“千湖之县”与星宿海
考察三江源地区,离开西宁后我准备第一站是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去。“多”在藏语中是河的上游之意,“玛多”便是“黄河源头”了。
被雄伟的巴颜喀拉山、积石山和阿尼玛卿山环绕的玛多县被称为黄河第一县,曾有“千湖之县”的美誉,藏族的历史文献上称它是“一处美如仙境、水草茂盛、牛羊遍地”的地方。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藏语的意思是雄伟而美丽的山。在它的山沟间静静地流淌着几条甘冽的清泉,这些清泉慢慢地汇成了几个晶莹的小湖泊,在绿草如茵的滩地上像几颗璀璨的宝石,这便是“惊涛澎湃”的黄河最初的源头。几股清泉汇集成卡日曲,“曲”是藏语“河流”之意,而“卡日”的意思是“红铜色”,因为小河要流经第三纪红色地层,洪水期总是夹带着棕红色的泥沙,因此便有了“卡日曲”之名。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曲、扎曲汇合后,向东北流入星宿海,然后再向东流入玛多县的扎陵湖和鄂陵湖两大淡水湖。流过玛多县之后,黄河便绕积石山南麓,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跋涉之途,经青海、四川、甘肃进入宁夏青铜峡……向大海奔突。
黄河源头地区的星宿海(又名星星海)其实并不真正是海,藏语称之为“错岔”,意为“花海子”,是高原上的一片草滩和沼泽,典型的高寒草甸。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余公里。夏天,草甸上百花盛开,黄色的报春花、紫色的龙胆紫、黄色和紫色相间的马先蒿……以及各种各样不知名的小花簇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姹紫嫣红、彩色缤纷的花球。高原上强烈的阳光,使这些小花变得十分艳丽,整个沼泽和草地便成了花的海洋,“花海子”之名也就从此诞生了。
黄河源头的三条支流——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汇集后慢慢地流到了这里,高原上从大地渗出而又重新渗入大地的小河,并不习惯惊涛拍岸和匆匆奔驰,它们像高原上的牧羊姑娘一样,在快活的微风吹拂下,自由自在地在山谷间倘佯,温柔的、散漫的河水无拘无束地在沼泽地随意四溢,便形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夜晚,在高原宁静的月光和星光照耀下,沼泽和湖泊闪闪发光,宛如温柔而忧郁的姑娘偶尔绽出了灿烂的微笑,又像闪烁的群星落在了高原上,和天上的银河连接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星宿海”之名。
《西宁府新志》中,曾有一段对星宿海极为生动的描写:“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少焉,风起波回,银丝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
你能想像到这种奇观吗?
夜间如此,白天的星宿海又是另一种风姿。在高原明亮的阳光下,百花盛开,星宿海的河道和大大小小的湖泊全都光彩夺目,宛如孔雀在绿色的草原上展开了美丽的羽翼,于是聪明而又富于想像力的藏胞们又给它取了一个名字——玛涌,意即“孔雀滩”。而流经这里的黄河上游便被称为“玛曲”,意即“孔雀河”。在藏族同胞中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玛曲和玛涌是一对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年轻人用汗珠和泪珠变成的,而那些四处散漫的河道呢?是姑娘的发辫。
难怪一位法国旅客万里迢迢来到这里后,曾经感叹道:“我翻遍了世界地图,终于发现了一个最美丽的地名,就是星宿海。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到中国看一看,到底什么样的地方,配取这样美的名字……现在来到这里后,我终于明白了……”
玛多县除了具有“黄河第一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外,在藏文化中也有重要地位。它是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长期活动的地方。
相传格萨尔王公元1027年诞生于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1114年圆寂,享年87岁。他8岁时就被流放到青藏高原和黄河源区,12岁时就被授命为岭国国王。当时雪域高原群雄并起,四分五裂,战火连天,老百姓们生活十分困苦。智勇双全的格萨尔坚定地站在反对侵略和主持正义的立场上,庄严宣称:“世界上妖魔害人民,抑强扶弱我才来,我要革除不善之王,我要镇压残暴和强横。”他南征北战,统一了高原上150多个邦国和部落,为民族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藏族人民创作了史诗《格萨尔王传记》。全诗共150多万行、1500多万字,比著名的荷马史诗还要长三倍,前苏联、德、法、意、日、美、蒙、印度、加拿大等国都有研究这部史诗的专门机构。
而岭国正是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黄河源头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因此在玛多县到处流传着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并且还保留着许多有关格萨尔王遗迹,是独特的藏族文化十分发达的地方。
漫长的“天路”
听说我要去玛多县,青海省民族委员会经济处处长多才旦便热情地送了我一条洁白的哈达,祝福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