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的长安城、故乡美丽的亭园和年迈的双亲……公主柔肠寸断,忍不住痛哭失声。她的眼泪滴进了草原上的小河里,奇迹突然出现了——本来潺潺东流的河水竟突然调头向西,成为今天流入青海湖的“倒淌河”,而洒过文成公主眼泪的草滩也被后人称之为“眼泪滩”。
“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还有一个传说是,倒淌河本是文成公主的眼泪汇成的,为什么向西流去呢,就是表明公主为完成和亲大业,誓不还乡的决心。
关于日月山的传说和倒淌河也有类似之处。
善良、美丽、聪明的文成公主从宝镜里看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痛哭一场后,却又陡地意识到自己肩上和亲与民族和睦的重任,为了不再动摇进藏的决心,她含泪站了起来,最后看一眼镜中的故乡和双亲后,毅然把手中的宝镜扔了出去……“轰”地一声巨响,镜子碎成了两半,变成了一座双峰高山,后人便把这座山称为日月山,成为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
20世纪80年代中期,青海省有关部门在日月山口两侧修建了日、月两亭,亭内用大幅彩绘壁画讲述了文成公主的故事。
如今日月山下有文成公主的巨型石雕,石雕前,藏族老百姓们敬献了许多雪白的哈达和随风抖动的经幡,诚挚地表达着他们的思念和敬意。从青海到西藏整个藏区,1000多年以来,到处都可以听到对文成公主的赞颂,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在老百姓的心中是不朽的。
草原沉寂,雪峰无语,哈达在阳光下像一片片闪亮的白雪,经幡在漠风中不断地抖动……站在文成公主的雕像前,想到1300年前柔弱的、17岁的公主,为了加强藏汉团结,竟毅然离开舒适繁华的故乡,离开父母家人温暖的怀抱,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冰封雪裹、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异域”,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感慨。
据统计,从松赞干布第一次派遣使臣到长安请婚开始,到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吐蕃王朝崩溃的212年间,唐蕃双方使臣共191次踏过日月山,出现了“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动人情景。
日月山除了和文成公主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外,在自然地理上它还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青海有句民谚:“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日月山正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在它的东面,绵延的农田边阡陌纵横,流水潺潺,村落散布,鸡鸣犬吠;而在它的西边却是茫茫草原,风沙弥漫,冰雪辉映,人烟寂寥,只偶尔看见一些白色的羊只、黑色的牦牛和星星点点的帐房……
挂在天上的“高原明珠”
离开日月山,我们的汽车又随着倒淌河的足迹向青海湖疾驶而去。
奇异的倒淌河十分柔美,年径流量仅仅0.17亿立方米,流程仅仅42公里,但在藏族同胞的传说中,碧色澄鲜、浩瀚无边的西海——即青海湖,就是倒淌河造就的。
倒淌河为什么会倒淌?如今,地质学家们已经从科学的角度揭开了它的秘密。
原来,在远古时代,倒淌河如所有的河流一样,也是从西到东滚滚而去,青海湖也通过它流入黄河。但是,大约7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时,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青海湖东边的地壳发生了变化,日月山兀立,把青海湖的出口严严堵住,河水被迫倒流,而青海湖也从一个外流的淡水湖变成了一个闭塞的内陆半咸水湖。
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造物者创造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