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国战争简史> 第24章 隋唐五代时期(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隋唐五代时期(1)(1 / 3)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统一王朝战争体系逐步走向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总共发生较大的作战350余次。这些战争的特点是:战争较多、战争理论多有创新。 发生的主要战争有:隋、 唐、后周王朝的统一战争: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平叛和削藩战争:隋末和唐末的农民起义战争。战争中,少数民族优良战法与汉族传统战法相互融合使得快速、突袭等机动战术有了明显的发展。城池工程构筑和守城技术、战术均有提高和发展。府兵制的军事制度达到鼎盛。唐代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于战争是世界科技和军事史上伟大的事件。

隋唐五代战争

隋(公元581年-618年)、唐(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时期。五代(公元907-960年)复又分裂。这时期的战争主要是:隋、庸、后周王朝的统一战争,与周边少数民族问的战争,平叛和削藩战争以及隋、唐末的农民起义战争。轻骑兵取代重甲骑兵。战略战术的运用更为成熟。少数民族优良战法与汉族传统战法相融合,使快速、突袭等机动战术有了明显发展。城池工程构筑和守城技术、战术均有提高和发展。府兵制的军事制度达于鼎盛。据史籍记载,这时期发明了火药,并开始应用于战争。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文帝杨坚代周建隋之初,南有陈朝,北有突厥,东北有高丽,西北有吐谷浑,在战略上处于被包围态势。他们不时攻掠隋边,有的还与隋内部反对势力结合,形势较为严峻。文帝为巩固政权,打破包围,并进而统一全国,采取“内绥外御”的战略总方针,企图先灭陈朝,再攻突厥。但因突厥实力强大,又有奚、契丹等族相助,不仅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攻占临渝镇(今河北山海关),而且出军40万大举攻隋,严重威胁北方,文帝被迫改取南和北战、先北后南的战略,并采纳奉车都尉长孙晟的建议,“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首先对付突厥。

开皇三年(583年),派出重兵,分路反击,大败突厥军,促其内部矛盾激化,分裂为东西两部,使其各可汗间相互攻战不已。随后用兵江南,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颍等人建策,积极进行灭陈准备。八年十二月,集中水陆军50余万,以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为中心,长江下游为重点,分兵8路进攻,次年正月灭陈,取得了中国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渡江作战的胜利,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余年南北对峙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尔后,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实行征抚兼用之策,以维护统一,安定边疆。

十九、二十年和仁寿元年(601年),隋几次出兵击败犯边的突厥军,突厥各部先后归服于隋。高丽人据辽东后,一直与南朝保持联系。陈朝曾任高丽王为宁东将军。高丽这种“越境外交”,对隋构成潜在威胁,而陈的灭亡,又使高丽增强对隋的敌意和戒备,双方矛盾渐趋对抗。十八年,高丽进攻辽西,文帝遂发水陆军30万分路****。但因“馈运不继,六军乏食”及舰队遭遇大风,无功而还。炀帝杨广继位后,先遣左仆射杨素平定汉王杨谅的反叛,继于大业五年(609年)始,又出兵击败攻掠隋边的吐谷浑,并在其故地量郡屯田,以经略西域。为打击高丽,收复辽东旧地,炀帝营建东都洛阳(今属河南)和开凿南北大运河,以便于控制江南和进行军运。

八年至十年(公元612年-614年),征发数百万人,三次大规模东征高丽,均未获胜。难以承受的徭役兵役,终于导致自山东、河北地区爆发而扩展至全国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在斗争中由分散走向集中,不断发展壮大。至十二年后,已形成河南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等三支强大的武装力量。隋王朝终被推翻。当隋朝即将覆灭之际,太原留守李渊乘群雄竟起、关中空虚之机,于十三年五月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北和突厥,南结李密,打着尊隋旗号,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次年五月称帝建唐,是为高祖。他采取巩固关中,“据险养威”,然后东出决战中原、南下平定江南的战略,展开长达7年的统一战争。在李世民、李靖等将帅的卓越领导下,历经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唐平萧铣之战、洺水之战、唐灭辅公拓之战等一系列重大作战,先后击灭薛仁果、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肖铣、刘黑圈、辅公拓等各种反唐势力。至武德七年(624年),除割据朔方(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的粱师都外,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帝位,是为太宗。由于东突厥屡犯唐境,一度深入至渭水之北,直接威胁长安,太宗遂积极进行北灭突厥的准备。

贞观三年(629年)遣兵部尚书李靖等率军反击,至四年二月,大破突厥军。北方各族纷纷归附,尊李世民为“天可汗”。随后,为恢复对西城的统治,于九年帕特进李靖率军以远程奔袭击降吐谷浑,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四年灭高昌,置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庭州(治今吉木萨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