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风起西华> 第七十二章 吴佩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吴佩孚(1 / 4)

当两湖战事结束后,浩仁派王新国到了山西并给吴佩孚带去了一封长长的信,大意是北伐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内战无一点意义,空耗民族之血。信中特别阐述了华夏目前的形式以及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影响。内战的消耗使外国势力有机可乘,华夏危险矣!信中诚恳地劝导吴某为华夏计,结束内战,及早抽身以便取得一个好的结果。西华府成立在即,欢迎吴将军及时加盟。

后世的吴佩孚是一个具有非常民族情结的爱国爱民人物,浩仁相信此信对吴佩孚会有一定的影响,他对吴佩孚的为人极其敬仰。现在一切都如愿了,河南已经归属西华府,而吴佩孚也来到宜宾前来述职。

见到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浩仁很激动,也很尊敬。

吴佩孚生于一八七四年,字子玉,蓬莱人。清末秀才。北洋军阀首领。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投天津武卫前军当兵。光绪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学习。历任北洋第三镇参谋、营管带、炮兵第三标标统等职。

吴佩孚为人的信条是:“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是言行一致的。女色为例,当时似他一样的权贵人物,袁世凯也好,曹锟也好,张作霖也好,一个个都是三妻四妾,美女尽收床前仍嫌不足。而吴佩孚,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相伴,从不拈花惹草。据传,有位叫露娜的德国女郎慕吴佩孚之名,不远千里跑到中国来追求他,他却以“老妻尚在”为由,断然拒绝了这桩婚事。像这样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应当说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这都是小节无关大义。浩仁最佩服的是吴佩孚的民族情怀,这才是大义所在。一九二四年败军之际,有人建议他逃入天津租界,他厉声斥之:“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

到了汉口,有日本政要给汉口领事来电,探询他有无东游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连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

一九二五年,英、美等国银行表示愿给他信用借款,不须抵押,支持他东山再起,被他断然拒绝。此前当他雄踞洛阳时,苏联要扶植他为中国之主,他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日本侵略者想利用吴佩孚与蒋杰士政权的历史宿怨和在社会上的威望,企图敦劝他出山当傀儡。一时间,每日宅前车水马龙,军警林立,日特首领及形形色色的汉奸说客络绎不绝,门前经常水泄不通。在这种“外有强敌施压,内有一群汉奸游说”的困难境遇下,吴佩孚始终不肯在强敌面前屈膝就范。他痛骂上门游说的大汉奸江朝宗“老而不死”,齐燮元“死无葬身之地”,还斥责汪精卫是“著名汉奸”,“无耻下贱”。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他多次对日特头子拍桌子,掷茶碗,盛气凌人。他提出了日寇不可能接受的“出山条件”:日军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包括东北三省,确保自己的实力、实权和实地。吴佩孚自知身处险境,谆谆教诲其子孙:不准当汉奸!

日寇意识到敦促吴佩孚充当傀儡的计划已告失败,于是密谋杀害吴佩孚,以绝后患。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四日,北平大雪。日特头子川本会同大汉奸齐燮元携日本军医前来强行“治疗”。

家属欲阻拦而不得,齐燮元说:“大帅是国家的人,一切由国家主持安排,家属无权过问。”

当时吴运乾 吴运坤之父亲扶护头部,母亲也在侧,川本、齐燮元现场监督。日医用手术刀在浮肿的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先祖父顿时气绝。当时有人喊了一声:快打强心针!日医在医药包里寻找一番,表示没带强心针,旋即跳到床上“抢救”,进行“人工呼吸”,强压胸腔及心脏。事后想来,这番“抢救”动作,无非是再施手脚,加速死亡。吴运乾之母亲从屋中出来时,痛哭失声,告诉我们:“天塌了!”噩耗一经传出,楼上下、院内外一片大乱,哭声震天。亲随张劭溥拔出手枪要打死日医,日医在众多警特掩护下鼠窜而逃。

这些历史的记载足以说明吴佩孚的一生其大义不亏,人之一生无缺点是不存在的。品论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看其大义,非常时期大义不亏既非常人。

至于所谓军阀,观今天的文章谈吴佩孚必先冠以大军阀吴佩孚云云,哈哈,非常可笑!如果吴佩孚最终是胜利者,那么,其他的人和势力也必称之为反动军阀或匪徒之类。成王败寇喊了几千年都是常识了,还拿这种论调说事岂不可笑吗?

吴佩孚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只留有清廉之名,比起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试问:把这种人物放在今天,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又能找出几人?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还有脸面用反动军阀来如此评价呢?

他的饮食起居都很简单,吃的是面食、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或绍兴酒,早睡早起,他平时练兵、打仗之余,喜欢读书,不爱钱,不怕死,不向外国人低头。

一九二七年六月十九日,吴佩孚离开田营南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