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这马桶走到哪里都能惹出一堆事情来,靠”,香肠骂了一句,却猫着身子,抢先一步钻了进去。
吴敌和陈惠不禁摇头苦笑,随后跟上,因为很黑的缘故,吴敌下意识的握住了陈惠的手,陈惠有些意外,却并未挣脱,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两人的心底升起。
十指连心,汗水不自觉的冒了出来,那灼热的温度让人心血澎湃,即便是迎面而来的阴风吹在人身上也感觉到了一丝暖意,悄悄的,一抹红晕爬上了陈惠的脸颊,烫得她一阵麻辣火烧,好在此种环境,让人无法瞧出个大概出来。
“香肠,赵彤,你们在哪里?”,吴敌朝着下方喊了一句。
因为逆风的关系,这声音并未传递多远,而从下面吹来的阴风之中,却无半点声音,这不禁让吴敌和陈惠全都一紧,那种奇妙的感觉随风而去。
走了大概二十步台阶之后,洞底已经完全陷入了黑暗之中,身后洞口处,回眸一睹,只见那朦胧的弯月竟然藏到了乌云之中,只留下三两星星闪烁,让人心里看着飘虚。
忽然,阴风之中传来一声“咯噔”之声,身后一阵巨响,只见那石刻如箭一般弹回原地,把那唯一的一点光亮给遮盖,让四周陷入了死寂,那阴风也曳然停止。
“不好,前面的人应该是踩到了什么机关,我们赶快下去”,吴敌庆幸香肠两人完好的同时,又有一丝担忧,恐怕朝原路返回的想法是落空了。
果然,继续往下走了三十步台阶,拐过一道石屏之后,便发现赵彤的一只脚踩在一方凹凸进去的青砖之上,沉地大概三十厘米高,香肠正拿着手机打开了夜光灯照亮着周遭的一切。
这是一条狭长的甬道,约莫两米见宽,两米身高,周遭湿漉漉的墙壁之上刻画了精美的浮雕,刻画的内容便是狮子、麒麟,还有马之类的雄性石像生,其高超流畅的雕刻手法,和丰富无比的想象力让这些浮雕栩栩如生,在灯光的照射之下,竟然有破墙而出的强烈视觉冲击感。
“大嘴怪,我踩到了这个机关,该不会又触动了什么东西吧”,赵彤慌张的叫了一句,身上到处都是青苔沾湿的痕迹,额头上还有一丝淡淡的血痕。
由此可见,刚才那一滑,让她吃了不少苦头,香肠也不知道到底触碰了什么,一个劲的摇头,吴敌走上前,说道:“松脚吧,你踩到的机关已经生效,咱们进来的洞口已经堵死了”。
“呼,吓死我了”,赵彤长吁了一口气,把脚挪开,见到确实没有什么动静之后这才放心,忽然,她又说道:“照你这么说,咱们只能一个劲的往前走了?”
“不错”,吴敌点点头,道:“此地既然有风吹拂的话,那么肯定有生路,咱们还是赶紧查探一下,顺便找找出路吧”
既来之则安之,四人也是久经历险的老同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转移到了这浮雕石像生之上,陈惠说:“甬道之间用浮雕石像生的手法倒是不多见,而且都是雄性,难道这是一座明清陵?”。
“这个不一定,毕竟这种石像生在明清陵的建制之中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一般都会建立在神道左右,浮雕位于地底,反而有些不伦不类”,吴敌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如果说华夏的建筑史是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的璀璨明珠的话,那么华夏的墓地文化史同样也值得细细研究,因为其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建筑水平和工艺水平,从华夏墓地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便是秦汉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的“方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这种陵墓大多采取的都是修建地宫的方式,其中以秦始皇的陵寝为最,一般都不会深埋。
第二个阶段便是唐代以后直至明朝时期,以山为陵的形式,旨在依靠山体之威武雄壮体现帝王的威严和宏达的气魄,在山腰开凿石洞为玄宫,从挺道至墓室深入山体之中,前后安置若干道石门,非常坚固,而且又防盗,算得上是一种进步,而且又摒弃了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修建的时间,更多墓穴之中的建设都是依山而建,省时省力。
第三个阶段便是明代开始的陵墓建制,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清朝,这个时期采用的是宝城宝顶的方式,首先改变了秦汉时期方形为贵的墓地规划,变成长方形的,其次取消了地宫的建筑,扩大了供谒拜和祭祀的上宫建筑,陵园由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厨、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对于石像生的出现,是从第二个阶段开始,大多都是建立于地表神道左右,代表阴阳和谐的意思,按照当时严格的建制来说,不会做出这样有悖程序化的事情出来,阴宅里现阳物,那不是让死者不得安宁吗?
这么自相矛盾的事情肯定不会出现,应该是另有他途。
“那么,照你的说法,这些石像生出现在此代表了什么呢?”,赵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