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都城南的毓秀楼内,三楼顶层的一个雅致包厢内,大名士孔融与颍川名士荀攸正把酒畅谈。
孔融是孔子的第N代子孙,海内知名,亦是后汉末年做学问的大家。但孔融当一个文人足够,作为地方官却是大大的不称职。在孔融做北海太守期间,青州黄巾来犯。面对着一群数量众多的乌合之众,作为武艺惊人的孔子的后裔,孔北海并没有继承先祖的神勇,丝毫没有办法,最后还是借着太史慈之力从刘备和公孙瓒处借来援军,才将青州黄巾吓退。
后来天子东归,迁都于许,积极响应天子号召的孔融便带着幕僚和家小来到了许都安家,并被拜为将作大匠,主管少府内的事务。
说是主管,其实不过是个闲职,孔融没有多少实权,也没有多少事务,正符合他名士的习气。
而对面这个唤作荀攸的中年人,更不简单。
作为颍川荀氏中的高才,荀攸年龄长荀彧十余岁,辈分上却是荀彧的侄子。荀攸曾经作为黄门侍郎在洛阳任职,到了董卓之乱时,更是与郑泰、种辑、伍琼等人合谋刺杀董卓,虽然此事最终失败,荀攸亦被收押在狱,但凭着他的过人胆识,成功地拖延时间让董卓不能决定下杀手。而后不久,董卓被吕布刺死,荀攸也因此重获自由。
荀攸以为天下大乱,而独有蜀中安宁,士民殷盛,因此求为蜀郡太守,却因为道路绝断而无法抵达,最终南下荆州避难。
也就在初春之际,荀彧向曹操提及可用之才时,除了郭嘉,亦是着力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荀攸。
因此曹操假借荀彧之手向荀攸抛出了橄榄枝,荀攸这才能出现在许都城内,与大名士孔融同案对饮。
但荀攸与孔融有着根本的不同。
若说孔融是个书呆子真名士,那么荀攸则是以经世致用为目标,打理政事、勾心斗角上也丝毫不差。这种差别,注定了孔融只能被关在许都这个大笼子里当金丝鸟,而荀攸却将要在曹操的手下挥洒自如,春风得意。
但在这种根本性的差别显露之前,两人仍然可以在同一张酒案上促膝长谈。
“梁奉翔发布诗集,已成轩然大波,不知公达怎么看?”
荀攸啜了一口清酒,并不立刻回答:
“文举公所言,是其人?是其文?”
孔融的脸上露出了矛盾的情绪,试探地道:
“或许……兼而有之。”
荀彧略一思忖道:
“其人混沌未明,其文惊才绝艳,虽文举公不能过之。”
对于梁啸的文才,荀攸竟然不惜用“惊才绝艳”四个字来评价,更是将其放到了与对面的大儒孔融同一水平线上。自古文人相轻,荀攸如此口无遮拦,就不怕孔融大怒,再骂他一声“小竖子!匹夫安敢与吾相较”?
但是孔融没有。
孔融只是皱眉,再皱眉,最后眉心拧成了一个川字,才叹了口气:
“论及文才,孔融诚不如也。”
对面的荀攸立即正色道:“文举公有如此心胸,攸佩服!”
孔融摇摇头苦笑:“然而其人究竟如何,就连睿智如公达者,亦是看不通透吗?”
荀攸有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缓缓说道:
“若仅以此子所为来看,知兵好武,略通政略,文才过人,虽然出身险恶,但才能实非常人能有,甚至通常的世家子弟,也大有不如。但其人心性反复无常,所幸并未做过许多恶事,若是乐观来说,当是可塑之才。”
听到“心性反复无常”时,孔融眼中精光一闪,连忙追问:
“单论此子心性,又当如何?”
“胆大妄为,大失礼数,然于君臣之纲,尚未有大过失。但肆意行事,性情狂狷,在日前的婚礼上竟对着众人做出污蔑的手势……”
这次孔融的脸色不太好看,梁啸的婚礼他是没有去的,但荀攸却偷空去了。听着荀攸的描述,孔融在心底竟奇异般地生出这样一个念头:
任性、狂狷,胆大妄为……这不是什么好苗子,恰似年轻的曹操!
“对梁啸其人其事,不知文举公怎么看?”
这次换到荀攸发问,将孔融从遐思中惊醒过来。在听清了荀攸的问题之后,几乎是想也不想,孔融便坚定地道:
“梁啸其文,吾当大加赞赏,然则其人,吾亦将倾尽全力以声讨!”
荀攸不由一愣,竟是在嘴角有了一丝微笑……
***
城东的司空府内,曹操摊开从事刚刚送来的书信,嘴角慢慢扬起,冷峻的表情却是不变,这样也使得那一抹微笑带着些许嘲讽和讥诮。
“赞赏其文,却要声讨其人……孔文举果然是正人君子啊……”
曹操所言,竟然是孔融对荀攸道出的想法,只是仅仅不到一个时辰,曹操便已得知,这消息流传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不快,真心不快,曹操说。
对于孔融这种超巨型的金丝鸟,也唯有许都城可以作为适应的牢笼来将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