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金大元语气中的兴奋,朱威只觉得心口疼,身边的所有人都他娘的有病,要不然不长脑子,要不然就像金大元这样看热闹不嫌事大。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板着脸一挥手:“将他给老子押过来…”
“是…”
这种事李牛王二是很有经验的,在朱威挥手的瞬间人就扑了上去,而秦成和陈子义反应都是慢了一些,陈子义还好,秦成却是咂摸咂摸嘴,有些失望的模样。
李牛王二这两个怂货手上没轻没重的,等到将王不留带过来的时候,王不留衣衫都乱了,脸上更是有一块乌青。
看着王不留脸上抑制不住的委屈神色,朱威也是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已经如此了,不能半途而废:“咳咳…王不留,你可知罪?”
王不留嘴一撇,刚准备诉说委屈,就被李牛一巴掌拍在头上:“大人问你话呢,快点说!”
王不留虽是工匠出身,但是大多时候他都是出主意或者设计的那个人,没有平常工匠的那般身体素质,这一巴掌给他拍的头晕眼花。
而李牛这脑子哪里管这些,看王不留还是不说话,又抬起手臂准备打,朱威真怕李牛这货两巴掌将王不留拍死了,连忙出声:“慢着…本官不是不讲理的人,让王大人好好想想再说。”
说罢还用眼神给了李牛一个警告,李牛干笑着缩回了手。
等了一会儿,王不留才反应过来,只觉得自己脑袋要碎了一般,身上哪哪都酸疼的厉害,这是因为李牛王二将他拉出来的时候,没轻没重碰到了扭着了。
金大元生怕王不留因为委屈忘了自己要干什么,连忙上前蹲下:“王大人,朱大人问什么你就说什么,省的遭罪啊!”
说这话还眨巴眨巴眼睛,示意王不留先忍着,要不然更受罪。
王不留眼泪都要出来了,原本的剧本是他与朱威对峙,而后造成两人不合的场面,村里人最能八卦了,这消息不用三两天就能传出去,而焕土堡因为这作坊还有朱威,已经勾起很多人的兴趣了,这样的消息一出去,肯定有人来找王不留。
之后就是借酒消愁,借着酒劲,大骂朱威,在后面自然就是被有心人抓住机会,套取对他们有利的情报。
很俗套的计谋,但是很管用,因为王不留在朱威回来的第一天就已经吵过架的消息,早都被传了出去,这时候再传出去一些闹崩了的消息,大多数人是会相信的。
毕竟朱威在回焕土堡之前,并不认识王不留,而这几年王不留凭借着作坊和很多大商家拉上了关系,而这些大商家后面站着的人也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哪怕朱威官职比王不留高,在焕土堡的势力比王不留大,王不留也并非没有任何的反击之力的。
这也是选王不留作为计谋主要实施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决定性原因,自然是因为王不留的身份了,只有王不留才能有火器这等东西,最精确的设计图和制造工艺。
因为他是工部出来的,知道的最详细,如果这等东西普通地方工匠都能知道的话,第一个不答应的,应该就是朝廷了,所以火器这东西,一般在地方上只有修缮的工艺,或者是已经淘汰了的工艺,有很多东西,都是从京城做好运送过来,而后当地组装的,这样虽然费时费力,但对于朝廷来说,是最安全的做法了。
华夏的每个朝代都是吸取了前朝制度上的缺点,加以改正,从而制定新的制度,比如北宋,吸取了唐朝后期,各边镇将领集权过大,最终中央无法掌控的情况,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导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发展到极限,武将出征,皇帝还亲授阵图,束缚武将手脚,最终自食苦果,终宋一代整个文官士大夫集团,包括皇帝,毫无血性,岁币纳贡,软骨头最终还是葬送锦绣河山,再妥协还是换来覆灭。
明代,吸取了北宋对武将过于轻视的苦果,终明一代,战争不断,至末期也敢战,整个士大夫集团包括皇帝,又犯了另外一个极端,在面对内外敌人,屡战屡败,也屡败屡战,甚至在明知财力国力不足以两线作战,在后金并未要明帝称臣,只是要一些金银,双方换来休养生息的情况下,还一根筋的绝不妥协,打不过也打,主打的就是一个硬气…
在李闯逼近北京的四个月时间内,在外无强而有力的援兵,内无太多粮草太多守军的情况下,不撤不走,就是硬刚。
当时转移南京明明是一步好棋,虽说到底能不能挽救明朝天下,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毕竟有了退路,也就有了一线生机。
可就是被这些士大夫还有崇祯认定,只要退了,就要成为北宋末政府了,最终的后果,就是被李闯合围,丧失了最后生机,断送国脉。
清朝,吸取明朝教训,也注重武力,也学会了兔子精神,打得过打,打不过跑,只要最高首脑在,你们就没办法,清末皇帝就敌军来袭之前逃跑两次,但也由于过于落后时代,又由于封闭自守,最终不免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