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什么时候对灯有兴致了?”
听到这话。
拐子和红姑娘四目相对。
都是一脸的奇怪。
虽然往年掌柜的也有斗鸡玩狗的时候。
但孔明灯有什么好看的?
春社秋祭、过年元宵,什么时候见不到。
“去了就知道了。”
面对两人的疑惑。
陈玉楼只是淡淡一笑。
从上次叮嘱老齐头制作孔明灯。
已经有几天时间。
当然,他此行倒不是催促,纯粹是三人好久不见,权当聊聊天散散心。
一行三人,漫步穿行在庄子之间。
往常,无论外出归来,基本上都是纵马而过。
鲜少会将目光投向外城。
比起内城的繁花似锦,这里虽无多少高楼大院,但却多了许多烟火气。
一路上随处可见。
小孩子嬉戏打闹。
年轻人朝气蓬勃,往来于阡陌之间。
上了年纪的老人,则是靠坐在墙角树荫下闭目养神,眉心每一道深刻的皱纹里,仿佛都写着往事。
和外面饿殍遍地的情况完全不同。
一路所见的人几乎很少面有菜色,反而一个个眼里有光,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庄主。”
“陈掌柜。”
“大少爷安好。”
渐渐有人认出了他们。
停下脚步,小意的和他打着招呼。
什么样的称呼都有。
陈玉楼也不见怪,而是点点一一回应。
“快要秋收了。”
“今年日子应该比往年稍微好过点。”
前几天社日时。
他特地和鱼叔问了下。
说是今年虽然干旱了点,许久不曾下雨,但田间地头的阡井里存水足够。
庄户天天浇灌。
庄稼受损不算严重。
甚至比往年收车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是啊,我这一路回来,碰到好些人,都说感谢掌柜的您给一口饭吃。”
拐子笑着接话道。
他虽然心思大部分都在山上。
但陈家庄这边,也都一直盯着。
毕竟几万人等着吃饭。
外边粮食一天一个价格,就指着这一千多亩田地的收成。
“就别往我脸上贴金了。”
“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自古皆然。”
陈玉楼挑了挑眉道。
这些庄户靠天靠几,他顶多也就是收留之功。
能活命,是他们辛勤劳作而来。
“是。”
听出他的弦外之意。
花玛拐认真点了点头。
一旁的红姑娘,心神打大都沉浸在修行里。
对此并无太多感悟。
“走了。”
陈玉楼摆摆手。
循着小巷,一路左拐右绕,直奔老齐头家而去。
不多时。
一栋熟悉的小院出现在视线中。
院内外挂满了各色灯笼。
有逢年过节用的花灯,也有寻常人家用的竹灯。
再过段时日,就是中秋,这也是在提前准备。
不过。
这两天老齐头把手头的活全放下了。
一门心思琢磨掌柜交代的任务。
眼下三人一进门,远远就看到老齐头他们父子三人忙碌个不停。
成堆的竹篾,灯盏、灯芯以及薄纸。
身边已经放了几盏灯。
不过看样子并未达到要求,被丢弃在一边。
“爹,俺觉着不能一味做的大,得从骨架和灯火上着手。”
一个眉眼与老齐头有几分相似的男人。
半蹲在地上,认真的道。
作为家里长子,他也学过几年手艺。
只不过逃难来这边后,租了五六亩水田,整天在田间地头忙碌,哪有功夫扎纸,只不过老爹闲不住,想着捡起来补贴家用。
“不大,咋个能上天?”
老齐头眉头紧皱,嘴里叼着根旱烟杆,不过却没点火。
家里到处都是灯笼。
加上这周围邻里住的都是木楼。
稍不小心,一个火星子溅出去就得出大事。
“大可以,但不能太大。”
老大耐心解释着。
至于老幺,年纪不大,估计也就二十出头。
不过他纯粹就是被老爹抓了壮丁,对这些一窍不通,过来打打下手。
眼下见老爹和大哥又争了起来。
他不禁有些烦躁,无聊的踢着地上的竹叶,忽然间,眼角余光里瞥见了几道身影。
以为是有人来订货。
他下意识想着开口婉拒。
接下来这段时间,肯定是先忙庄主吩咐的活,其他人能推就推,实在推不过去也只能往后尽可能的拖延。
只是。
等他抬头看去。
当头一人,身穿青色长衫,目光清澈,脸上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
好像在哪见过。
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等等……庄主?”
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