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红楼之贾琮崛起> 第八十四章:舞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四章:舞台(1 / 2)

中午节集贤书院如同官方一样放假三天,但刘阳周就居住在书院里。虽然大虞与历朝历代一样退仕官员不允许留居京师,但刘阳周就是本地人氏。

当然物换星移,人事两变,现在这个规定已经演变成不在京师有房产就不算居住在京师。

刘阳周居住的地方在集贤书院的后宅,一个一进四合院落。只是却有一个后花园。后花园种了许多的花草,但更多的却是萝卜、白菜、豆荚等素菜,充满了田园的气息。

后花园正中有一亭,因旁边有一株松树,故而被刘阳周命名为松亭。满眼苍翠、四面来风,这是刘阳周在夏秋炎热之时,最喜欢待的地方。

将进晌午时分,松亭之内,刘阳周、董易之、李守明三个团坐于亭中石桌周围,石桌上一碟白藕,一碟青豆,一盘牛肉,一盘是刘阳周自养的鸡。

因为明日开学,李守明与董易之家又在京师,所以早来了些。三人都是一身青袍,对着一片田园,很有一股返璞归真的风范。

正待举杯,刘阳周的侍妾云娘走了过来,微微一屈膝,张口软软的江南糯米音说道:“老爷,贾琮来了,说是要见你。”

虽然在后宅,因为贾琮年幼,又是公侯之家的子弟,名声也是被云娘知道了。

贾琮在集贤书院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不声不响,连回答个问题都是谦逊之极,现在居然主动出头了,来拜访他了!

刘阳周、董易之、李守明微微愕然,随即刘阳周说道:“让他进来吧!”

云娘应声而去。

而董易之、李守明也开始议论起来:“真没想到此子能过院试,此子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小小年纪,收锋敛芒至此,当今罕见!”

“如是观之,此子必成大器!”

……

“不知此子来做什么?”

“我观此子乃谋而后动之人,非夸夸其谈之士,既来,必有成竹在胸。”

……

持酒而论之际,脚步声响起,三人循声一看,只见贾琮依然是一身青衣,只是头上带了方巾,与以往相比,英挺的身子里多了些儒雅之气。

在他身后则是一个黑衣直裰的壮汉,手提一个大黑坛子。

“见过三位先生。”

“免礼,恭喜你院试高中。”

“还是书院的尽心栽培,学生感激不尽!”

……

一番寒暄之后,云娘给贾琮添置了杯箸,三盏过后,贾琮抱拳道:“不瞒三位先生,琮此番前来,实是有求而来。”

“哦,你说说看。”刘阳周笑道。说话间扫了李守明、董易之一眼,一副果不其然的样子。

腹稿贾琮早已想好,闻言贾琮一抱拳,笑道:“不瞒先生,学生想办一报,就如朝廷邸报一般,不过在报中我打算只谈风月文章,不谈政事,凡文章之观点、诗词皆可登之于报,与士林间广而宣之。

我今求三位先生者有三,一,刘大人书法天下闻名,我想请先生赐字;二,因为报刊初创,稿源缺乏,我想请极为先生支持下……

贾琮侃侃而谈。为了一炮而响,他当然想到利用刘阳周等人以及集贤书院的名声。

而且他也有几分把握,因为他知道文人都是好名的,而刘阳周、董易之等人更甚,因为他们若不是好名,一大把年纪了,又有银有地,跑出来教书干什么,在家颐养天年就是了!

而对于此时的文人墨客来讲,虽然很多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但是要想将自己的观点、作品传出去,基本途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拿银子刊印成册,然后拜托书肆卖出去。卖不出去,拉回来,在书架上吃灰。

另一个途径则是讲学。

但不论是出书还是讲学,在现实条件下,不仅效果慢,而且范围小。

也因此此时的士林缺少的就是一个大舞台,缺少一高谈阔论的舞台!缺少一个肉能广泛交流的舞台。

这其实也是《红楼梦》里这个社、那个社的产生的原因。大的交流的舞台既然没有,那就只好组建小舞台了!

刘阳周、李守明、董易之是何等人,不仅学富五车,而且还是做个高官的!这办报的好处他们一听就几乎全部知晓!

因此,贾琮刚刚说完,刘阳周便老眼铮亮的说道:“贤侄,你这想法甚好,大开我士林言路,对天下士子大有裨益,题词之事我义不容辞,名字你可想好了?”

“回先生的话,既然此报只谈风月,学生觉得不如叫它风月……宝鉴如何?”

“呵呵,风尘气多了些,不如叫风月之章。”

“先生说的是,就以先生之名命之。”

“你打算在报上刊印什么?我这《易经》之解可否刊印其上?”

“先生之文自然可以,不如给先生开个专栏怎样?”

“何为专栏?”

“专栏,顾名思义,就是在报上留一块专门的地方,专门介绍某一学问。”

“呵呵,如此甚合我意。”

“我看这专栏不如多开些。”

“也可。我回去细细想想。”

……

四人越谈越是热烈,浑然忘记了时间,申时末刻,云娘第三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