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小日子,徐建军什么都不用管,德间的人员把一切都给安排得妥妥当当。
宫川一郎全程陪同,其实徐建军猜测这货是怕自己溜号玩失踪,到时候找不到人,那就把他们坑惨了。
这事徐老师以前还真干过,定好的事情,到时间不见他人,想尽办法找到他的时候,人家正在温柔乡乐不思蜀呢。
“宫川啊,我听说你们公司有要调你回总部当副主编的想法,是不是有这回事?”
“社长之前是有说过,我这次跟您一起回来,也是要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宫川一郎早已不是几年前的小白了,撑起杂志社两部高热漫画都是徐福出品,功劳当然得把他捎带上。
何况自从宫崎骏团队加入之后,铃木敏夫几乎是全身心的参与到工作室的建设当中。
人家的工作室可不像徐建军这种,只是利用名义规避税收和其他一些风险,编制顶多就是几个财务人员。
吉卜力工作室未来主营业务是做动画的,光是制作团队,加上一些辅助人员,都有几百人。
当然,目前这個工作室还停留在理论上,但是铃木敏夫的精力已经明显不在杂志社这边了。
他腾出来的位置,宫川一郎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徐建军也不可能因为宫川这小子态度好,合作顺畅,就压着他不让他有想法。
那毕竟是在异国他乡,你眼中的蜜糖,在别人眼中可不一定就是甜的。
“如果调回去,那肯定是进步了,到时候可不要忘了一直奋斗这么几年的人,我也不说什么恭喜的话,你们社长那里我也帮你说说话,这事儿应该十拿九稳。”
“谢谢徐桑您的抬举,就算是回总部,我也会一如既往的给您做好辅助工作,毕竟杂志社能在这两年迅速崛起,您的作品可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
要说谁能对徐建军作品的影响力做出最准确的判断,那一定非宫川一郎莫属。
要说对徐建军创作能力的认可,他也是最有发言权的。
宫川一郎甚至觉得,古川健一的发展策略明显过于保守了,三部同时连载的长篇就是徐桑的极限了,不可能。
徐建军在漫画室那边的工作状态他是亲眼目睹,有的时候宫川的感觉就是人家那无处挥洒的才华,在自己头顶反复碾压的感觉。
别的漫画家创作时候的场景宫川一郎也见过,别说周刊了,月刊有的都为了赶稿废寝忘食,而且还要留足改稿的时间,防止被编辑打回。
这些在别人眼中无比艰难的工作,到徐建军那里,却显得那么游刃有余。
他脑海中仿佛有现成的画面,而他创作的过程,就好像是用手充当打印机,把脑海中的内容打印出来那么简单。
后来就更省事了,随着他们杂志社自己的助理编辑队伍壮大,以及那帮同样才华横溢的美术生的加入,徐桑的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那些痴迷漫画的读者们,害怕徐大师因为同时创作几部他们喜欢的作品太过劳累,往杂志社邮寄了无数补品以及鼓励信件,当然这些东西大部分都便宜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了。
但他们肯定想象不到,自己眼中应该为了作品呕心沥血,辛苦创作的徐大师,只是隔几天到工作室创作一些别人无法替代的内容,剩下的就是把工作细分给所有助理编辑们,让他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最终把任务完成。
宫川一郎就发现了,徐桑好像掌握了流水线的真谛。
其实加一个足球小将的小组,对徐建军的工作根本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他照样是该上学上学,该玩耍玩耍。
于是宫川一郎就想,好像还可以筹备新的作品了。
当然,这要等到自己职务确定了之后,先不急。
宫川一郎在憧憬着未来更富挑战的工作,而徐建军却在想,因为自己的小蝴蝶翅膀,催生的宫崎骏提前加入德间,他们现在就成立吉卜力,会不会有点操之过急了?
动画大电影虽然解放前华夏就已经有过优秀作品,当初《西游记铁扇公主卷》可是手冢治虫启蒙片。
但是动画电影的市场,发展到现在也没有多少受众。大家或许乐于在电视上看动画片。
但让他们去电影院专门买票看,养成这样的消费习惯,可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
整个八十年代,亚洲电影那都是东方好莱坞的天下,小日子的电影没有抵抗力,动画更是无法撼动港岛电影的地位。
宫崎骏的加入,带给徐建军的不是压力下的竞争,而是深入思考什么时候介入才是最恰当的时机。
只要把IP经营的好,等到将来动画电影迎来热潮,随随便便衍生出一个小故事,都能制作成电影圈钱。
哦,以后的漫画同行们经常干的事儿,可不是他徐建军开创的先河,他只是有样学样而已。
一路上宫川一郎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跟徐建军聊天也得到了好的反馈,那就更万无一失了。
但是等到下飞机,他又傻眼了,公司接机的车都到了,酒店也订好了。
结果徐桑没理会他们,直接上了一台等候在边上的跑车,扔下他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