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京东往事> 京东往事——之新屯纪事第一章二当家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京东往事——之新屯纪事第一章二当家的(1 / 1)

(一)

京东县城的北关往东十里路,有个村子叫新屯,在它的西北方向紧挨着它的那个村子叫不老屯。不老屯是个大村子,当然也比较新屯而言,大约有五六百人口,而新屯则不足三百。这样的小村子都没有村史村治,有的是老辈人的口口相传。

新屯的老辈人说,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了不老屯,那一年乾隆爷下江南,来回都是经由大运河由龙头大船载着,回来的时候要用纤夫拉船。等到乾隆的船到了运河码头,纤夫中的四个光棍汉,眼见得京城脚下物阜民丰,不想再受那颠沛流离之苦,于是便在这不老屯东南方的大苇塘旁边的荒地上搭起窝棚住了下来,这四个光棍汉便是新屯村最早的居民。后来这四个人娶妻生子积聚了人气,慢慢就又有流民留了下来,就这样开始有了新屯。

老辈人这么说,姑且就这么信了!话又说回来,信与不信又有何妨?!然而,新屯村名的由来却可信的多了。那时节新屯没有学堂,满地野跑的孩子到读书的年龄就得到不老屯的学堂里插班念书。教书先生姓李,秀才出身,高个头穿着长袍留着辫子,三十多岁年纪,正在边教书边准备考举人。李先生在这十里八寸的名气不小,受孔孟影响极深,在村民的眼中,他的学问和人品都是一流的,说他一身正气绝不为过!一天,新屯村的谢、赵、刘、李四大家的元老一同来到学堂请求李先生给还没有名字的“新屯”起个名字,李先生也不推辞,端起茶碗喝了口茶,然后站起身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抚着嘿嘿的胡须在客厅里来回踱步,边还轻声嘟囔着,“不老屯,不老屯!不老即不衰不败青春永驻之意。你们村是后来才有的,又在东南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

略停了一下,李先生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大学》中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依我看,就叫‘新屯’吧!”谢、赵、刘、李本是苦力出身,哪里读过《大学》,又哪里知道“汤之,《盘铭》”是什么?!但听到了李先生罗里罗嗦引经据典说了半天给村子起了名字,心中甚是高兴,回到村中敲着锣满街吆喝,“咱们村有名字了,有名字了!叫新屯,新屯!他们叫不老屯,咱们叫新屯,新屯!”咣咣咣咣,“村里人听好了,咱们村有名字了,叫新屯,新屯!”

(二)

那时他们家还算殷实,虽然老大明伯打出娘胎便是一只眼好一只眼瞎,而老二明仲则是个身高才刚刚达到一米六的矮个子,但爹妈还是拼了血本给他们兄弟俩娶了媳妇成了家!老三明华那时年纪还小,模样周正身量适中,虽然沉默寡言但却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爹妈并没有这个老儿子的事担心。

几年后,明伯、明仲的媳妇相继为他们生养了儿子,这哥俩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浑身是劲!老大明伯的那只睁着的眼里辉放出喜悦的光芒,老二明仲的短腿走路的频率越发的高了。当地有句俗语叫“矬老婆高声”,在矮个子谢明仲身上同样适用,本来说好声音就高,如今人逢喜事,说起话那声音愈发的宏亮了!

(三)

新屯村的南面是一片低洼地,谢、赵、刘、李这哥四个当初选在这里落脚,也是相中了这个自然形成的大水塘,从北面高处往南面望过去,但见一片郁郁葱葱——左面,大片的芦苇飘飘荡荡;右面,一小片竹林窸窸窣窣,其上一两丈高的地方有一层薄薄的雾气,再往南看过去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融入到天地相交的远方。他们全是粗人没读过几天书,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觉得这个地方让他们觉得身心愉快,舒泰愉悦之心顿生,于是才在这里落下了脚,并叫这个芦苇荡漾的水塘为“南坑”!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南坑还带给了他们意外的惊喜!每当雨季来临,南坑里便灌满了水,形成一片汪洋。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里该称作湿地,能够涵养水源,对调节新屯村的温度湿度大有裨益。那时候人们吃水要凿地挖井,然后摇着辘轳把井水打上来用扁担挑回家倒进水缸里。然而逢到一个雨季下不了几滴雨的旱年,一些水井便干涸了,打不上水来,旁边不老屯的几座水井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而新屯村的水井却总是常年是水位不高不低一泓亮闪闪的清水在静静地等待人们去撷取,这不能不说是这片左面芦苇荡荡右面茂林修竹的湿地为新屯村做出的贡献!

这片低洼地还给新屯人提供了谋生的道道,新屯村有两户人家就是到南坑里去割苇子,之后将其从中劈开,最后将它们编成席子或筐什么的,他们被称为“篾匠”,有不客气的称其为织席的,这两户人家不是新屯中的富裕人家,但总也是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的中上等人家!

南坑是孩子们的最爱,它给新屯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秋春季北方少雨缺水的季节,无论是那一小片竹林,还是东面那一片苇荡,都成了他们“藏猫”的好去处,孩子们无论是三五个还是七八个,自动分成两组,一组“藏”,一组“找”,这样的游戏可以玩上两三个小时,孩子们玩的极投入,乐此不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