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山路两趟,我终于成功避开人群,把挑出来的药材藏在了我跟小姑找到的那个石头后头的那个秘密基地,就等着完成当天的100斤工分任务,慢慢把它们搬运回去家里晒干,等着变钱。
等我回到山上,小姑已经把柴火都已经打捆好,等着挑下山去打称。我的肚子原本有点饿,不过已经被两个大番薯填得饱饱的,再加上我还计划结束这个例行挑柴任务,要去跟当地圩镇上面的药房摸摸情况,一鼓作气把柴火挑下山,再去打称。
果不其然,等到我把一部分药材带上做样品装在袋子里,跟最后一担柴火一同回到打称处,又到了吃午饭的点。打称结束的时候,我跟小姑说好,我要去药房买点东西,让小姑吃完粉皮在我们上次午休的地方汇合,小姑早已饿得饥渴难耐,一口答应。
上午在山上挑柴捡漏的时候,我试着靠近其他人捡柴火的地方去分类药材出来,大多数的人在场的时候,只要你不是去跟她抢手上拿着的柴火,你要拿哪一根柴火,其实都无所谓,因此分拣药材很是顺利,同时我还跟她们打听哪里有药房或者诊所?
然后她们回复我说这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离打称处不远的圩镇,平时有2家药店,诊所没有,只有村里面的赤脚医生,如果要看病,一般请他们出诊,诊金就看病人具体的病情,一般都是几角几块钱,普通人都给得起的价格。
步行没多久,就到了圩镇,我记得农村这边每逢初二,初五,初八都是圩日,所谓圩日,就是人们就把家里种的多余的米,面,土特产甚至是手工艺品,吃的鸡鸭鱼肉,各式零嘴,衣服鞋袜包包都拿到统一的地方进行交易,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一到圩日,邻里八乡的人有售卖的东西就会早早挑去占地方,没有的就会邀约着去买点家里所需,有些单纯就是为了凑热闹,吃点好吃给平时劳作的自己放个假。
我到了圩镇,人不算多,想想这个时期,是大家忙着做工的时候,专门来圩镇逛街,买东西的人特别少,验证过,只有自由经济才能迸发活力。
圩镇几经搬迁,根本不是我后世娘家这边熟悉的圩镇,所以在这个地方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原本想说找个人打听一下,结果都不用打听,一眼就看到了药店的位置。
因为合计就两家药店,一家店是陈氏大药堂,闪亮亮的招牌,立在圩镇最醒目的位置,店面潢大,跟周围小店不大一样,尤其跟布衣泥腿的小街小贩形成一种落差,有种暴发户与平民老百姓的既视感。
另外一家是老字号回仁堂,它坐落在圩镇一个角落,不大醒目的位置,如同同仁堂一贯的作风,低调的存在,这家药店后世依然在,风雨飘摇,那招牌依旧,我认得出来,风雨几十载,变化的只是药店的位置和人员,不变的是老字号的招牌传承。
我带着装着一部分中药材的红袋子,因为陈氏药堂位置显着,我就先在陈氏大药堂外面观察一下,里面依稀有几个人在买药看病,等人不多时我就进去。
“欢迎光临”
我刚一进门,听到这个迎宾词,让我一瞬间有种进酒店吃饭的错觉。我一看,药堂里面有三个人,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正在坐诊桌前,估计刚看诊结束,正用毛笔写着什么,另外一个30岁出头的大叔在一排药柜前候着,带着副掌柜专用的眼镜,面前摆着一个算盘和小称,主管称药的中药师,管算账的。
剩下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就是他冲我说话,看他的装扮,估计是个学徒,年轻有活力,做着跑堂的事情。这小伙看见我一个小姑娘,手里拎个袋子,稍微愣了一下,随即问道:“阿妹仔,你家大人呢,你跑错地方了吧,这里是看病买药的地方,不是趁圩的地方噢。”
“我知道,我就是要来药店。”看着这小伙态度挺好的,我正打算跟他打探一下主事者。
“阿成,你在那里闲聊什么呢,赶紧过来煲中药。”正当我要问他时,在柜台前面的大叔突然出声喊道,这个小伙子名字原来叫阿成。
“好哩,马上就来。”
“阿妹仔,你看病的话往这边看诊台,要买药可以把方子给我,我帮你拣哈,掌柜的喊我,我先过去看看。”
阿成抱歉的对我笑笑,然后就跑过去中药柜台那里。
我看到那个掌柜的眼光朝我上下打量了一下,即使离得有点远,依稀能感觉到他眼神里面的蔑视,一点都不掩饰。
我往下看了一下自己的着装,上身穿着姐姐的旧衣服,打了几个补丁,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牛仔布料的长裤子,穿的是秋装的裤子,洗的都发白了,还是姐姐的裤子,挺长的,裤腿卷起来才能穿,鞋子刚挑完柴火,原本就破破的,现在全是山泥,手里还提了个红色垃圾袋,不晓得脸上是不是脏兮兮的,如此这般,看上去活像讨饭的小姑娘,也难怪那个掌柜的会以貌待人,我心里不禁失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