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归附
东方是属于大明的东方,任何存在的自主意识都不能摆脱大明的影响,许良和朱家早早就开始布局的和平吞并计划也开始慢慢显露出威力,周边小国与大明的联系越是紧密,实际上受其影响也越发巨大。
他们的人才需要送去大明留学才能获取先进的知识技术,其中那些十分优秀的顶尖精英往往还都会选择留在大明,大明也愿意给他们优渥的待遇,甚至可以让他们在大明出任官职。
这对这些人才个人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他们身后的小国来说却是损失。
更不要说即便是留学归来的那些人才,多半也是天然亲近大明,但小国又不得不依靠他们来发展,不可避免的这些留学派渐渐就会进入到各行各业甚至是各国朝廷的核心当中,无形之中他们可以极大的影响本国许多政策,他们亲近大明的立场也会不自觉的导致小国越来越向大明靠拢。
慢慢的,小国的市场上所充斥着的全都是大明的商品,每当有些小国的君主出现危机意识有了自主发展本国产业的时候,就会不断有人在君主的耳边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这些话虽然总让人不舒服,但实际上还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亲近大明的缘故,经济有其内在规律,小国固然可以发展自家产业,但是无论是技术市场还是成本它都没法和大明的产业进行竞争,花大力气搞自主产业多半就是吃力不讨好。
要做好这样的事情,需要有长远稳定的政策延续,需要有自身的庞大市场,需要有不畏艰难的恒心,也需要提前预付巨大代价才能完成。
小国这点体量想要和大明这种巨无霸碰撞,实在是异想天开。
所以实际上的情况是,当李朝国君李芳远问李元自家的政策该往哪个方向制定的时候,李元的回答是做好辽东和山东的配套政策,而同样当安南的国君胡汉苍问自家留学派大臣同样问题时,他得到的答案是做好两广的配套政策。
所以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选择,他们做好相关的产业配套总归是能吃饱的,某种程度上这是大明给他们的恩惠,是大明主动让他们承接了大明工业的基础低端产业,而不是大明需要他们承接这些。
当初的《新朝贡条约》已经过去漫长的时间,小国已经完全离不开大明了,他们的人才、市场、产业都和大明是强相关的关系,就连思想和历史也一样逃不脱这个圈。
大华夏的观念已经成为各国主流历史观念,各国的史书也尽数更换为大明和各国使者共同编着完成的《大华夏史》,他们的读书人首先认知华夏历史之后,才能在其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历史脉络,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自身的认同完全是基于华夏人的概念,其次才是什么李朝人安南人。
当初签订朝贡条约的时候,他们还看不出其中一些东西的影响,等后来他们后知后觉却已经迟了,其实就算他们什么都知道,也没有实力去跟大明叫板。
叫板的后果是什么诸国都已经看过实例了,东瀛这么多年过去越来越凄惨就是活生生的前车之鉴,没人愿意去触大明的眉头,尤其是在大明一天比一天更加强大的情况下,他们都选择安安静静的过小日子。
只是这种安静最终还是在一个事件之后被打破掉了
建业二十年,琉球群岛上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共同上表大明请求内附,当这一请求传至大明的时候,已然六十三岁的朱标立刻就把许良传召过来,当许良在熟悉的文阁看到朱标时,可以明显看出来对方十分高兴。
“很好,很好,虽然等了二十多年才终于看到一点成效,虽然主动归附的只有琉球的三个弹丸小国,但这足以证明当初你的和平吞并计划是可行的,是有效的,朕也能对此事放下心来了!”
如今的朱标已经是满头华发了,毕竟已经到了这个年龄,无论他再怎么努力的养生都不能延缓身体的衰老,甚至于随着年岁的增长,当年的一些弊病也开始慢慢攻击起他的身体,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近两年他时常出现严重的气喘咳嗽。
按照太医的说法是,当年他虽然被许良的青霉素给救了回来,但在此之前已经被肺病伤身至深,年轻时候或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今已过花甲,当初的身体的隐伤就慢慢放大了,对此太医们也只能温和调养无法根治。
受此弊病困扰,朱标连带着茶饭不香睡觉难寝,身体似乎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状况。
现在的朱标头发干枯,皮肤松弛干瘪,眼神也有些浑浊,当年还比较福态的身形也愈发消瘦下去,这种状态让许良经常有种既视感,记得当初先帝朱元璋将死之年,似乎也是这般表现。
对此许良时常也觉得心酸,朱标对于自己那不仅仅是君臣相贤的关系,同样也是亦君亦友的交情,看到昔日意气风发的朱标如今也这幅江河日下的样子,这自然会让许良为之可惜。
生老病死是人生之大无奈,自己当初能用青霉素救朱标一命,现在却无法使他延续寿元。
再者不要说朱标了,就连自己现在不也是一样到了不惑之年,而且马上就要知天命了,虽然这个年龄在官场中枢依然算是“年轻”的,但是精力精神的下降却是肉眼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