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李元的来访,还是民间的盛大联赛,这对大明都不是什么大事情,摆在大明最前面的议题依然还是军事相关的。
根据锦衣卫的持续回报,自从帖木儿在出征的路上病死,主心骨没有了之后的几十万大军也如大明这般的判断一样,完全就停止了东进,然后陆续退回到了帖木儿国国内,这搞得声势浩大的东征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锦衣卫对帖木儿国内部情况进行了综合研判分析,结果是帖木儿的几个儿子大概率是没法和平相处了,为了争夺权力手足相残的戏码在华夏的土地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这种情况在华夏之外也不会有什么区别,甚至会更加凶狠和疯狂。
那么帖木儿国未来的命运大致就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其中一个儿子收拾残局夺取大权再续帖木儿国的辉煌,要么就是大家直接把帖木儿国打的分崩离析。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现在的大明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很长时间内他们都无法再影响到大明。
于是大明的议题方向,顺畅的从帖木儿转移到了鞑靼那边,北伐的决定早已经决定,如今大明西北重兵已陈军备充足,完全不需要再做额外的动员和筹备就能直接发兵,趁着鞑靼还未反应过来,打他们一個措手不及完全不是问题。
如今的鞑靼大汗正是当年被蓝玉以三万大军胖揍的鬼力赤,这家伙打不过蓝玉,但是重整旗鼓还是在鞑靼瓦剌的内部争斗中取得胜利。
而且鬼力赤是个很识时务的家伙,当年一战直接给他打懵了,火炮军团的出现直接把游牧民族一向仰赖的骑兵优势打没了,就算改变路线跟着大明的路线去搞火炮,这个东西游牧民族是一定搞不过大明的,这比拼的是双方国力和技术资源,他鞑靼那是真的要啥啥没有。
所以即位之后鬼力赤第一时间就向大明表书,虽然不至于称臣,但也表示友善的态度,就差拉着朱标喊一声大哥了。
只不过朱标对此并不太感冒,虚与委蛇那是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才需要做的事情,在大明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朱标根本不会考虑给鞑靼什么好脸色,荡平草原那是自己对先帝的承诺,说啥都要做到才行。
“关于此次北伐,兵部联合五军都督府联合提出了战役推演报告,按照我们的研判,此战几乎不存在输的可能性,耿炳文乃是大明开国老将,应付区区鬼力赤不在话下。
而在装备层面,火炮经过大量的优化改进之后,如今机动性至少能跟得上步兵行军,不至于拖慢大军行进速度,弥补了原先极大的短板,而在单兵装备室,我们的精锐步兵师每个士兵都配备了三枚手雷,还有各种不同的长短兵器。
兵员素质上,从军校出去的大量学生现在都是大军的中低层军官,这对我军整体的军队素养带去极大的提升。
军校针对我军装备特点制定出的基础战术方式,就是火炮军团弹幕覆盖战区,精锐师紧随弹幕进攻,依靠手雷肃清残余抵抗力量,接下来就只需要投入后续的普通兵团就足以全面推进,如此往复进行打击,以鞑靼现有的能力几乎没有能力反抗。”
廷议里,年老的蓝玉半闭着眼睛似乎昏昏欲睡,倒是兵部尚书向朱标阐述此战的推演报告。
蓝玉之所以这么淡定无聊,其实原因就是这报告里说的,此战几乎没什么可能会输,既然输不了那有什么好讨论的,耿炳文在大明初代武将里虽然算不得多么厉害,但至少也不是草包,在军队力量评估全面占优的情况下,蓝玉不觉得他干不好这个活儿。
而且这次出征还会逼迫东察合台一起出兵联军,连炮灰都准备好了,交给耿炳文自由发挥就行了。
不仅蓝玉觉得无聊,其实其他人也十分认同兵部尚书的报告,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纯粹的武器装备的时代碾压,这要是能打输的话那耿炳文可以不用回来了。
朱标君臣一顿议论,关于这个事情很快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进了开始说起了另外的议题。
“既然我军北伐鞑靼,那么原定海师的任务已然没有意义,朕已命兵部下令让李景隆即日率海师回来,出兵清剿倭寇正好用得上他们。
但只是清剿倭寇并且驻军对马岛的话,朕却并不怎么满足,若是出兵把对马岛打下来了,自然还是要多获得一些东西较好。
东瀛对我大明面服心异,朕应当予以申斥,并且为了彰显我朝开放包容的态度,朕希望东瀛能与我们签订一些合适的条约,如此对双方皆好。”
众人听到朱标的话都是心中一凛,他们都听出了朱标口中的不善意味。
这位一向宽仁的皇帝,在面对不服的小国时候,也会展现出帝王的威权,所谓合适条约该是怎么样的条约,对东瀛来说应该会是很大的问题。
见众人都不说话,朱标看向了许良:“只是如此一来就需要一个熟悉此类事务的文臣,朕属意委派许侍郎随海师前往。”
一听这话,其他人都是纷纷看向了许良,他们倒是没什么意见,相对来说许良确实是对这种事务比较得心应手。
很多时候许良这个工部侍郎做的事情,让礼部的许多官员都有些无地自容,如《新朝贡条约》《万国条约》都是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