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这番介绍说的很细致,大洋洲及周边的岛屿,还有美洲的上下两块大陆,里面的地形分布,资源分布,气候状况,以及上面的生番土著现状都进行了说明。
当然许良肯定不能说其中全都是对的,毕竟他只能照着他知道并且记得的一些东西来进行讲解,这当中肯定会有漏掉或者错误的内容,但总体而言说一句大差不差还是没有问题的。
朱棣他们虽然听得很认真,但是同样也是满腹怀疑,这么远地方的事情你真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他们甚至都不敢确定那里是不是真的有许良说的这几块大陆,更不要说上面的具体情况了,但看到许良说的这么有鼻子有眼的,他们也只能按下怀疑,是不是靠谱将来总能亲自去验证清楚。
同时他们心里也嘀咕起来,等回去后要好好研究研究那《天下地理志》了.......
朱棣想起当初自己向大哥要火炮的时候,朱标曾说自己用不少这玩意儿,当初还不明白大哥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却一下子懂了,对付一些生番土民哪儿用得上火炮这种东西啊。
而朱橚同样想起了之前和许良寒暄时候,自己向他讨要医学生,许良说别人未必愿意跟自己走,当时他也没有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现在一样也懂了,都要被流放到海外去了,鬼才愿意跟着自己去呢!
“海外分封之策,父皇的想法是让你们四人给其他兄弟们打个样,所以最先出去的也就是你们四人,究竟去哪些地方你们自己做选择,但是这几块大陆每个地方都得有人去,你们尽快商量好确定下来,然后上禀父皇即可。”
听到朱标的话,朱棣几人都是无奈的点头答应,他们无不是心灰意冷,这一次的京城之行的结果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他们也明白这某种程度上是削藩的一种替代方案,大哥终究还是接受不了封藩的政策,就连老父亲也选择了自己推翻自己的政策。
“当然,海外分封并不只是给你们一個名头就任由你们自生自灭,你们出海建国所需的人才,钱财,物资等等朝廷都会予以相当程度的支持。
并且这种支持朝廷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到你们的发展完全稳固下来为止。
不过与援助相对应的东西,就是海外诸国需要确保维护的和大明宗主国长期稳定的政事经济文化体系,我们已经拟定了一份《大明及万国政经文全面框架条约》。
这份条约是大明未来计划的国际体系,朝廷不会直接干涉海外诸国内部事务,但前提是诸国能够维护并且遵守此条约之内容。
未来所有国家都必须在这个框架之内,但凡有谁敢于违反挑战这个国际体系,那么谁就是诸国共同之敌人,同样大明也有权从法理上剥夺其国家的存在!
这条约你们一人拿一份回去好好看看,待出海之日朝廷会有正式的签订仪式,签订之后条约从法理上就真正生效了。”
朱标最后说了一大段话,然后示意许良给他们每人递过去一份东西,赫然就是他口中所说的条约了。
朱棣几人愣愣的把条约接在手里,以前没见过这种玩法啊,还签订什么条约,有必要搞得这么正式和麻烦吗?
大家都是从朱家出去的,与大明一脉相承,难不成朝廷还担心以后诸国能不认爹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这玩意儿倒也不无道理,毕竟海外实在是太远了,距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双方的联系天然就会减弱,如果不弄个什么东西进行约束的话,说不定以后诸国真要走了样。
总体来说,他们对这玩意儿接受度不算太低,毕竟无论从利益和情感上来说,他们都需要和大明保持紧密联系。
最直接的一点,以后费劲巴拉的开了荒建了国,那老百姓从哪儿来,还不得从大明移民过来,不然花那么大力气给土民生番们造福吗?
可以预见到未来诸国最稀缺的资源不是别的,而是大明的移民人口,就算不提血脉和民族的因素,放眼全世界这会儿的大明老百姓也绝对是综合素质最高的优质人力。
就这一点他们就离不开大明,当然不会想着和大明彻底分离。
至于经济,政事,文化的相互联系的国际体系,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不坚持华夏的文化难道用生番的吗,不买大明的商品难道大家都去喝西北风吗,政事上面更不用说了,大明就是法理上的宗主国,怎么可能少的了政事上的联系。
他们觉得怪异的点不是这些事情本身,而是以前很少有这种以条约形式正式确立法理来约束的,但不得不说他们思索了一阵还真觉得这种手段挺厉害的。
而这种做事的风格很明显不是老父亲和大哥的,他们齐齐的看向了一边微笑的许良,这小子确实是个人才......
朱棣几人最终心情复杂的告退了,他们走出大殿,然后在门口相互看了一眼,最后都是摇头叹气。
事情怎么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堂堂藩王居然被一脚踢出去开荒,这让人上哪儿说理去。
几兄弟表面上虽然一团和气,但是私下却未必关系有多么好,这会儿心情低落的情况下,更是连寒暄的心情都没有了,直接四散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