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开放经营,工厂收益如此之巨,与其让奸商得利,不若朝廷自身管理!”
许良这个提议,直接就让朱元璋皱起了眉,他本就不喜商人阶层,对待商人一向都是压制和打压的策略,农民出身的他一直认为只有种田才是天底下最大的事儿,商人不事生产贪得巨富,简直就是世界的蛀虫!
大明的商人被他整死的,破产破家的简直数不胜数,如今许良却提议要开放工业经营,这岂不是又要肥了那些个奸诈的商人!
只要想想朱元璋就觉得浑身难受,这個群朝廷自己可以赚,为什么要分润给天下商人们?
许良有些发愣,他原以为这个提议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没想到朱元璋居然对商人这么仇视,全部都由朝廷经营的话那也得朝廷有这个能力才行啊......
“陛下,并非是朝廷主动开放经营,而是朝廷不得不开放经营啊,工业化一旦全面铺开,到时候的工厂数量会达到一个恐怖的地步,朝廷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去管理经营,这样的治理成本简直高到无法想象了。
虽然目前京城的这些工厂都是工业司直接经营管辖,但这毕竟只是京城一地的工厂,若是放大到整个大明去,人力成本和建设成本都不是朝廷负担得起来的。
开放到民间经营可以自发使民间的财富涌入到工业发展当中,而工政司只需要做好政策上的约束就行,这大大减轻衙门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即便朝廷不直接参与经营,一样可以通过商税得到工业发展的红利,民间工业发展的越好,朝廷的工商岁入也就越丰厚。
正是考虑到这种种因素,微臣才提议朝廷只抓重要核心的产业,然后以经营牌照的形式对工商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约束,朝廷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治理成本,只需要为工业发展创造合适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就可以获得工业发展的巨大利益。”
许良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补上了一句:“陛下若真是不喜商人,朝廷完全可以通过调节商税把控商人们的收益大小,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调高征税,市场环境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适当放松征税,通过调控手段保证工商发展的平衡。”
听完这么一大段话,朱元璋这才默默沉思起来,其他人也都是点着头。
许良这番话虽然是应对朱元璋的质询,但也让他们几人都思路清晰了不少,在场没有一个蠢人,顺着话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优劣,想明白了之后也就能够认同许良的话了。
朱元璋也意识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便不再说这一茬了:“你继续说。”
许良心中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一条建议算是得到认同了,眼下虽然商议的都是大方向,但能确定下来也是意义非凡的事情。
“工商发展首先需要良好的经营环境,而这就需要制定适合工商行业的相应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这类条件可以称为软条件。
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硬条件了,各地资源和商品的运输调配都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是以铁路的建设尤为重要,然后就是保障工业的基础资源煤铁的稳定供应,是以工政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就是开发煤铁资源。
总而言之就是软硬兼施,完善修订商法,兴建规划铁路建设,大炼煤炭钢铁,工政司只需要在大体方向上把握好这几点,就可以让工商业发展有一个基础的发展基础。”
这些事情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要推行出去相当困难,单以税收体系为例,一旦要改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方有自己的征税方式,怎么征税直接关乎到地方官府的税收多少,许良在税收上动手的话,第一个不乐意的应该就是地方官府。
比如很多地方都会对在主要道路上设卡收过路费,这其实就是地方官府的一种商税形式,但这种税其实都是地方官府自己搞出来的,收不收收多少都是地方官府自己裁量,商人们运转货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能中途要交好多种这样的税。
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利于工商发展,要改善就要对税种进行统一,甚至还要动地方官府的财政自主权,地方官府能乐意才怪了,财权等于话语权,钱袋子被别人捏在手里那就被捏住了要害。
而且不仅地方上不满意,中枢户部一样也不满意,户部的岁入也来自各地地方,地方上的税收变少了,那户部的岁入也要跟着变少。
这就等于工政司直接动了原本属于户部的商税,这是硬生生从别人嘴里抢肉,户部一样是几乎没法儿答应的事情,损己利人的事情可没几个愿意干,那么可想而知要做好这个事情有多么困难。
这样的事情要推动起来后面扯皮拉筋少不了,许良现在只是大体说个方向,好让几个人都知道工政司未来的工作怎么开展,未来的具体工作才是硬骨头。
其实不仅是许良明白这个,其余几个人也都能想明白,这中间每一个事情都是要花费大力气的,还不一定能办成。
朱元璋的眉头皱了又皱,但最后还是心里叹息一声,他之所以这么急着把许良和詹辉叫来,说白了就是在催进度,他已经预感自己时间不多,想尽可能早些看看变法落实下去的具体样子,这可以是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