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大明:我为天下师> 第323章 科举改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3章 科举改制(1 / 2)

朱元璋这话一说完,几个尚书都是有点尴尬,真要说的话这是近些年来最大的案子,不是因为造反,更不是贪污,居然是因为科举!

去年难得朱元璋开科取士,到了今年年初各地考生入京参加会师,本来一切都是正常的,中间也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但问题就出在最后成绩公布上。

经过最后的殿试,成绩公布之后所录一共五十一名考生全部都是南方的考生,北方士子则是全部落榜,这种结果直接就让北方士子全部炸了锅,然后就在京城闹了起来。

这个事情直接导致朱元璋震怒,下令彻查之后多名官员直接落马,这里面究竟是有黑幕还是真的北方士子水平不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平息众怒。

最终的结果是重新来考,然后北方士子的诉求也得到了满足,这一次他们就被大量录取了,这事儿也就这么结束了。

虽然事情是平息了,但是这個事情当时弄的朝廷颜面尽失,他们这些个大臣当然也是颇为惭愧。

皇帝要再开新科虽然看起来急了一点,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假如明年开新科的话那就是明年乡试录取举人,到后年的时候才能进行会试和殿试,所以看起来很急,但实际上还是隔着时间。

几个尚书都是看了看朱标,然后向着朱元璋道:“臣等定然全力辅佐太子殿下办好新科,为大明拔擢人才!”

他们可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次科举全程由太子主持,这意味实在太明显,明年开新科虽然在洪武年,但实际上应该算在下一朝,既然是太子主持,那也就是说这次是太子为自己选用将来的人才。

朱元璋这个老皇帝已经准备好要给新皇帝铺路了,也难怪要把科举办的这么紧凑。

话说到这里了,朱标这才终于清了清嗓子,在这个事情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诸位柱石倾力辅佐,那么本宫也就能够安心了,至少不会辜负陛下此番信重,来年的新科想来一定能够办好,只不过关于科举制式,本宫却有些许的想法,不如就此说出来与诸位柱石议一议,看看是否可行。”

这话一说出来,朱元璋直接闭上眼睛养神起来,似乎不打算再参与后续的对话了。

几个尚书们倒是面面相觑,这是怎么个意思,难道太子对科举还有什么想法不成,一下子几个人心里都咯噔一下,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这种意外情况十有八九不是好事。

而科举乃是礼部事务,任亨泰拿不准朱标的意图,便试探性道:“科举制式古之继承,实质今日也不过是对古制的继承和完善,其本身已经是足够完美的制度了,若是随意轻动科举,恐怕适得其反啊!”

朱标顿时眉头皱了起来,他对任亨泰这种还没开始就堵别人话的行为很是不满,好歹等我说完你再叨叨啊!

其实任亨泰也知道自己这种行为不讨喜,不过他也不在乎了,一大把年纪大不了就退回去,反正自己还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坐着,那就不能让朱家乱来。

他已经察觉到一些不对劲,朱标没道理闲的蛋疼打科举的主意,这中间一定有猫腻,他下意识的就想起了许良的名字。

自从科研院正式成立之后,任亨泰每天都浑身难受,哪哪儿都不舒服,这就像是自己的床突然挤上来一个陌生人一起睡觉一样,他再也不能对这个陌生人无视了。

思想的争端已经开始,他对一切不对劲的事情都保持着警惕,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让科学更多的渗透进来了。

当然他敢这么不给面子,很大原因是他说话的对象是朱标而不是朱元璋,别的不说,朱标对待臣子确实是宽仁大度的,颇有一些宋仁宗的风范,那他们这些官员自然也懂如何蹬鼻子上脸。

果然朱标虽然心里不太痛快,但表面仍然是笑呵呵的:“任尚书多虑了,孤只是想对科举做些许的改变,以求能为大明选用出更加优良的人才。”

任亨泰的眼神里充满了怀疑,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好逼得太紧:“太子殿下请说,臣洗耳恭听!”

其他人都是打起了精神,朱标所谓的“些许改变”他们都不太信,把这么多尚书都叫过来一起商讨,那肯定不是什么小动作。

而朱标也是笑眯眯的说了起来:“适才任尚书说科举为古制之继承,孤对此也是深以为然的,古之科举确实有诸多今人可以学习的东西,例如唐科举六科里就曾有过明算一科,可见算术亦是天下人应当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但为何今日之科举,却不见了算学内容,孤以为这是不太合适的,我大明不要求录取的人才是全才,但是这样基础的东西总归不能少的。”

任亨泰下意识就要反对,但是话还没说出口就先把自己噎住了,仔细想想朱标说的好像也没什么毛病啊?

本来历朝历代科举怎么考,考什么内容,用什么格式这都是皇帝自己拍板的事情,朱标真要往科举里面塞入算学他们也没什么反驳的角度,最初的科举确实考了这个玩意儿啊。

几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作答,论想法他们肯定是不太愿意折腾的,但是现在好像只能默认了。

朱标要考算学,无论是权力,目的还是做法都让人挑不出毛病,算学本身不算是旁门左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