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山,位于宁远城东向五里处,背靠大海,与西北侧的螺峰山两相对峙,中间只有百余米的通道,可谓“扼山海之咽喉,镇辽东之要津”,是宁远城的天然屏障。
山峰虽然不高,但是很险,欲守城,必扼首山。
峰顶建有一烽火台,可惜已经废弃。
自九月初二周军正式宣战以来,先锋军势如破竹,先后攻破了仙灵寺堡、团山堡等十余处满清的戍堡,并在兴水县堡歼灭了鞑子的援兵,共斩获首级三千七百一十八颗,夺取粮米一万七千石,战马两千余匹。
山海关总兵李承阳亲率七万大军进攻宁远城,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正好处在整个辽西走廊的中间位置,距山海关两百里,再往前一百多里就是锦州,再往前是广宁,广宁的东北向则是满清的留都盛京。
拿下此城,前可威压锦州城,后边可护卫山海关,进一步的巩固京师。
满清人在这里驻屯了三万重兵防御,由一万满清甲兵、两万蒙汉绿营兵组成,尽管周军人数占优,但攻城作战十分困难,双方交战了几天,一直没能攻上城头。
一场战斗刚刚结束,满清人再次挫败了周军企图夺取宁远城的计划。
残阳如血,攻城的周军如潮水般退下,丢下一地的尸体,足有数千人之多,到处是一滩滩刺眼的鲜血,熊熊燃烧的攻城车和云梯。
周军的大营扎在兴水县堡旁,占地数十里,李承阳治军极严,为了防止鞑子骑兵的突袭,营栅外挖有壕沟,甚至辕门前还拉起了吊桥,十二座瞭望塔分布在大营的周围,防御的如铁桶一般。
在一座箭楼上,李承阳正面无表情地凝视着远处的宁远城,今日已经是九月十七日了,尽管周军至今还没有登上过城墙,但他却有信心拿下宁远城,打赢这场大战,按照计划昨日就该运来的十一门大将军炮刚刚运进了大营,他打算明日五更时分开始炮击宁远城,一举攻破此城。
为了这场大战,李承阳赌上了一切,对于这些大将军炮他非常的重视,亲自带着亲兵前来检查,在储藏弹药的帐篷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这些弹药不会受潮,又增添了一营军卒守卫,并对守卫的军官嘱咐道:“今夜一定要小心,无论是谁,没有本帅的手令,只要靠近这里,格杀勿论!”
“诺!”
李承阳点了点头,转身继续视察去了,刚走了几步,只见前屯卫参将曹毅急忙走了过来,“大帅。”
“什么事?”
“贾琥派人传来消息,说是还需要五百斤火药。”
李承阳眉一皱,“他要干什么?!”
曹毅:“他想在满清援兵经过山道之时炸塌首山顶峰。”
李承阳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有把握?”
曹毅急剧思索了片刻,说道:“已经过去七天了,锦州的鞑子明后日肯定会到。只要他能阻挡一日便可。”
李承阳点了点头:“好!立刻给他送去。”
.........
在数百名周军的注视下,两名士兵将一根巨大的炮仗放在首山顶峰一处岩石裂缝里,按照贾琥的吩咐将引信固定在一块木板上,一切都准备就绪了,站在百步外的贾琥慢慢地将弓拉开了,弦一松,火箭精准地钉在木板上,箭火点燃了引信,贾琥抱住头躲进提前挖好的壕沟内,只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整座山似乎都震动了,密集的石块铺天盖地飞来,噼噼啪啪地打在周边的树木上,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山崖崩出了一道道巨大的裂缝。
有了这些裂缝,那些专门制作的大炮仗足以将山崖炸塌,爆炸产生的碎石不仅可以给鞑子造成巨大的伤害,更是可以拖延他们增援宁远城。
这些大炮仗就是用纸将火药一层层包裹起来,每一层都会添加一定量的黑火药,保证它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为了防止火药受潮,最外面包了两层牛皮纸,引信也被包裹了起来。
很快,特制的五个巨大炮仗被小心地安置在了山崖的裂缝里,留下一队军卒看护,贾琥带着周军往山腰走去。
兴水县堡一战,贾琥率领麾下军卒攻下了戍堡并顶住了来自宁远城的鞑子援军的攻击,因此功升千总官,休整数日后接到了总兵李承阳的手令,命自己接替游击将军王振邦部防守首山,并给自己凑了三千人,午后传来了新的军令,拦截锦州方向鞑子援军一天,战后保举自己为游击将军,并且与破城的周军并列首功。
贾琥心动了,这意味着自己可以封爵,就是三等子爵,也会让贾珍投鼠忌器,不敢动用宁国府的军中关系打压自己。
数百名士卒正在半山腰忙碌着,他们用砍伐好的树木打造简易的投石机,经过测试,震天雷可以投八九十步,加了碎石块的火药包大概在七十步左右,这个距离几乎覆盖了整个山道。
贾琥走到把总杨大勇的身旁,问道:“怎么样了?”
杨大勇连忙起身行礼,答道:“禀千总,再有半个时辰一百五十只炸药包便可完成,绝对够狗鞑子喝一壶的。”
贾琥点点头,“不仅要速度快,更要保证质量。还有,山中潮气大,务必注意火药受潮。”
“绝对没有问题!”
“好。今晚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