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主动请缨,要回上谷郡去调兵,并推荐了平日里沉默寡言,却极具爆发力的吴汉,回渔阳郡去调兵。
更始帝刘玄的实力,一直是压制着刘秀将军的。
如今,更始帝派出的新任幽州牧苗曾、上谷太守韦顺、渔阳太守蔡充,都已经接管了所在辖区的军政权力。
耿弇、吴汉二人要想从中横插一杠子,成功调出兵马来,难度极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棘手的难题:更始帝刘玄,派到河北来监视刘秀将军的御史大夫谢躬,带着两万多兵,也是对刘秀将军现有的军队虎视眈眈。表面讲着同僚之意,背地里却总想搞偷袭。简直就是“看不惯,又干不掉”的典范。
耿况被免去上谷太守之职,赋闲在家,悠闲地逗着鸟,家里的仆人匆匆忙忙跑了过来,叫道:“老爷,大少爷回来了!”
“弇儿回来了!走,快去看看。”耿况欣喜不已,放下鸟笼子就往外走。又回头吩咐道:“哦,对了,快去通知夫人。”
“诺。”仆人欣欣喜喜地跑向后堂。
耿弇站在家门口,见自家府上“上谷郡太守府”的门匾已经被摘下,还剩一个“耿府”的牌子挂在大门上方,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也意识到自己此来责任重大。
“弇儿!”耿况看到儿子,高兴地喊道。
“父亲。”耿弇放开缰绳,跪地拱手行礼:“孩儿参见父亲。”
“行了,行了,快起来吧。”耿况扶起儿子,拉着儿子就往屋里走,一进家门,耿弇就见到母亲和弟弟们都出来迎接自己,心中一阵感动。
“弇儿,我的弇儿!”耿夫人又是激动,又是心疼。
最近家中有变故,耿夫人本就心里难过,这会儿见大儿子回来,不禁喜极而泣。
耿弇见母亲满脸眼泪,快步走到母亲身边,拱手道:“孩儿参见母亲,儿子不孝,让母亲挂念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边哭边笑道。
耿弇捧着母亲的脸,帮母亲擦着眼泪,嘟嘴道:“娘,我饿啦!”
“好好好,娘亲自去给你做几个你爱吃的菜。你和你爹聊吧。”耿夫人说着,擦了擦眼泪,一步三回头地往厨屋的方向去了。
哭哭啼啼的母亲一走,院子里瞬间闹开了花。
“哥哥!”
“哥哥!”
“哥,你终于回来了!”
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这几个弟弟一拥而上,耿弇手里牵的,脖子上挂的,背上爬的,全是弟弟。
“好了,好了,别闹了,大哥一路上也累了,你们赶紧回屋读书去,我还有事要和弇儿商量。”耿况笑着道。
耿况话音一落,儿子们都乖乖地离开了,最小的耿霸还回头给大哥抛了个媚眼,耿弇配合地收到,揣进了衣兜里。
“舒儿,你留下。”耿况叫住二儿子。
耿弇、耿舒跟着父亲进了书房,耿弇轻车熟路地找地方坐下,有仆人上了茶水、糕点。耿舒却扭扭捏捏,在父亲、大哥面前,觉得自己太幼稚,都不配坐下,只是默不作声地站在一旁。
“新任太守已经继位,此事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耿况道。
“嗯。”耿弇点了点头。
“对了,你怎么突然回来了?”耿况道。
“承蒙刘将军信任,已提拔孩儿为大将军,孩儿此次回来,有重任在身。”耿弇道。
“拜为大将军了?!”耿况满眼欣喜,赞道:“可以,可以。”
耿舒也投来崇拜的眼光,觉得这个比自己只大三岁的大哥,自己真是只能望其项背。
耿弇压低了声音道:“父亲,孩儿是回来调兵的。”
“啊?”耿况吃惊不小,忧心忡忡道:“新任上谷太守韦顺,带着陛下圣旨一到,为父就将太守印、兵符全部交了出去,你如何调得动兵马?”
“父亲,针尖已经对上了麦芒,我们只能出奇制胜用险招了。”二十出头的大小伙,雄心勃勃的精神气,甚是鼓舞人心。
耿弇此话一出,久经风雨的老太守大人,对于儿子心中所想,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尽管对儿子的能力甚是明了,但做父亲的,总归不太情愿儿子去做此等凶险之事。
“韦顺从长安带来了四万兵马,不是个小数目呀。”耿况抿了一口茶,淡淡道:“为父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毕竟夺军不是件小事,要绸缪细致了。”
“父亲,您……猜到了。”耿弇有些惊讶。
“你这小子的脾气,我这做老子的,还不清楚吗?”耿况微微一笑,语气中透出对儿子胆量的欣赏,还夹带一丝英雄父亲的骄傲。
耿弇低头一笑道:“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果真不错。”
耿况做出一副谄媚的样子来,道:“需要我这老头子,给大将军您帮点甚么忙呢?”
“父亲!您就别打趣我了。”耿弇清了清嗓子,耿况也收起了笑容。耿弇严肃道:“孩儿需要您写一封信,顺便再疏通一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