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座揭家除了老宅外在黎县最有名气的大院,说起来占地也有四亩地,假山小湖,亭台楼阁修建的水准,对于乡下地主来说还是挺逾规越矩的。
即使事先得了信,揭家临时找了两百多人来助拳,可是其中大多是佃户,只能做个声势,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几十个护院,也是做不到面面俱到的。
能养几十个护院,已经担得起大地主之称了。
揭家的土地各有其主,但管理基本上掌握在揭德发手中,族里各家只等年末分红。
揭德发自诩是族长之下揭家二号人物,对揭县令不屑,所以才会被人撺掇了就想用武力去请杨轩来自己家“做客”的下策举动。
实属是坐井观天。
皇后虽薨,可帝君不再立新后,杨氏现在还是太子的母家。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杨轩本人在前门,揭家自然是严阵以待地重点守在前面。
后门自然也不会太放松,哪怕听到村民们在四面八方都发出噪声,也以为是乌合之众,虚张声势罢了。
想到王家村不过一个小村落,百来人,分散四面八方的话,那就不成气候了,便不甚在意周围的动静。
揭老爷还以为只要守得住前门和后门,就能固若金汤。
谁能料到杨轩带来的人能在侧面翻过院墙进来,把巡逻侧墙的家丁控制了,直捣黄龙,直接把揭德发控制了。
揭元山都惊讶了,他是知道他这位八叔的院子的,侧面的墙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进的:院墙高过三四米,也有人巡逻,悄无声息完成占领,此刻才放点漏网之鱼前来报信——
这个操作难度不小。
王家村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到。
杨轩知道他好奇,笑道:“山上的人,没想到翻墙的身手也是不错的。”
揭元山瞪眼:“你让蛮族的人来了?”
杨轩摇头:“不是蛮族。”
那边的家丁拉着护院头子:“梁护院,快带人去救老爷他们吧!那群流民……”
揭元山听到那家丁再次以流民相称,忽然想到了什么……
“是山民?!”
杨轩点头:“王家村的人都在山上给我补种树苗呢,山民们正好下来帮我。”
揭元山不解:
“山民最恨官方的人了,他们都在记恨官府的人为了收税,为了徭役,为了兵役,逼得他们上圣山,向蛮族低头哀求生存空间……他们怎么会帮你?!”
“他们恨的是官府吗?”
杨轩笑了,意有所指地看揭元山。
揭元山有些汗颜,若说官方,恐怕他爹是县令,更算官府代表,为什么山民们并不恨揭县令,却怨艾都在揭家整个家族身上?
因为当年揭县令并没有助纣为虐,其实为了黎县做了很多阳奉阴违的事情,所以才一辈子被卡在了县令位置。
若不是受到揭家的拖累,揭县令不会在朝中饱受排斥,普通的县令按照政绩来算,他早该调升了,因为他姓揭,所以一辈子都只能在雷州任官。
而且揭县令当初为了维护百姓,越级上书告了李太守状,惹恼了很多人,否则以他的才学,就算只能在雷州任职,也能执掌一州民政。
实话说,山民真正恨的,并不是千年来一直就稳固加持他们身上的枷锁,因为认知受限,眼界决定了他们只会习惯大周王朝的律例。
他们只能去恨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基本的税收与徭役之外,雷州的地主们顺势趁乱用了许多见不得光的手段,以兼并土地为目的进行盘剥逼迫,最终将山民逼上了圣山。
在大周王朝的几个重要粮食产地,大多数拥有百亩土地的农户就能舒舒服服做个富家田翁了,超过千亩,就是一方大富豪。
五大姓氏原本也只是每家手里千亩地的大地主。
十年前李太守霍乱雷州,留下一片狼藉后,雷州的五大姓氏的团结并不是为了雷州恢复休养生息,而是趁机掠夺土地与佃户,
麻绳专挑细处断,经历天灾人祸而破产的农户只能把土地卖给了大地主们,这五个姓氏也从普通意义的大地主转变成了雷州的实际控制者。
黎县县城有半城都在揭家名下,大多数产业都是在十多年前那场动乱里获得的。
在那场动乱里活下来的人,一部分人被逼成了佃户,十来年已经驯化成了揭家的附庸。
一部分人早就走上了流寇的路,当年就死了许多,却仍有许多在流窜。
杨轩刚进雷州的时候可就遇到了好几波——他们不敢在五姓家族的地方活动,倒是日常出现在雷州主城以及雷州通往北方的主要交通枢纽。
真是让人玩味。
最后一部分人,他们上了山。
如今他们下山来了。
杨轩承诺,助他,将与雷州领主为敌的人抹杀,负隅顽抗者的财产,他会赏赐给有功之人。
山民的数量那可是比一个村的人多多了。
当然在黎县这里的只是一部分。
不过有了初一,就有十五。
杨轩不担心后续。
杨轩对着那位梁护卫微笑:
“走吧,我们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