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谨的收视率调查,官方还是几年搞一次调查。
所以,我们自己搞呗!
……
华侨饭店,宾客云集。
“于大爷,咱们这次肯定能成功!”
“那当然,但,也得尽量周道才好。”
“明白明白,咱们的《大撒把》一定会爆火的。”
“主要是得让厂商看到真实的‘数据’。”
“这您就放心吧,我这回找的是国外的知名调查机构。”
“盖洛普?”
“索福瑞。”
“靠谱吗?”
“他们在日本已经做了很多年。”
“那在咱们这儿……能搞吗?”
“反正,就是借个名头。”
“嗯,不错。”
王老二跟于小声这次搞了一个大会,这个会当然就是向许多大牌厂商发出邀请,然后让《大撒把》来唱主角。
可是这个主角虽然是《大撒把》,但配角才是真正的关键。
这个配角就是《beijing人在纽约》。
简单而言,他们二人搞的这出就是,以《beijing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取得的成功,来给《大撒把》招商。
这似乎有些离谱,但实际上却非常的符合商业逻辑。
道理非常简单,这两部戏都是讲的一个题材。
出国热。
《beijing人在纽约》成功了,那么不久便会上映的《大撒把》也就一定能成功。
虽然这不是一个必然的关联,即两部戏的成功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
可是,在商业逻辑中,这不是问题。
我们可以将《beijing人在纽约》成功了,然后《大撒把》也会成功的这个逻辑,灌输给厂商就行了呀!
很多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呀,而且,很多的时候就是取得了成功。
这在许多营销广告人的脑中,本来就是很常规的事情。
就好像于小声搞的五行针跟哈慈杯。
这两玩意真的有用吗?
管那么多呢!
只要我们能让消费者也就是电视观众,感觉到这两个东西能带来健康,能让人延年益寿,这就行了呀。
有的时候,营销的恶,就是从这方面体现的。
而回到这次的案例当中,于小声跟王老二还有一个巨大的‘把握’。
无论是《beijing人在纽约》还是《大撒把》,都跟一个人有关系。
他就是郑小珑!
都跟他有关系,还是很直接的关系。
当然了,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冯晓纲。
但眼下,冯晓纲显然没有郑小珑出名。
而且,就目前来看,冯晓纲似乎去跟白锋搞一起去了。
于小声跟王老二这边,人家事忙不来了。
也没什么关系,一个郑小珑就足够了,因为这位才是真正的主导,他还是央视里的重要实干派。
所以,于小声跟王老二对这次的‘大会’,有足够的信心。
很快,就来了不少的大牌厂商。
大会马上开始,各厂商大佬想要投什么赶紧的吧,我们这边关于《大撒把》的衍生项目可是不少。
比如上映期间影院海报上给挂广告。
还有上映之后上电视台的话,我们会拿到相关的时段。
一般现在电影上电视台,还是会晚一些,大概要10点以后,而这个时段,正好是于小声手头上的。
其实,于小声能成为代理之王,他搞的那些垃圾时段广告,一开始主要是从五行针还有哈慈杯开始的。
因为搞这两个玩意,他就是拿到了不少的垃圾时段,之后拿的是越来越多,积累到最后,那两玩意搞不下去了,被人揭穿造假等等。
于小声之后换赛道,搞其他的东西。
这《大撒把》绝对是一个能提升他手头上垃圾时段价值的重要项目!
那么,配角的情况那?
郑小珑这次是会场的主角,他很快就向众多的厂商展示了自己之前的成就。
“各位!《beijing人在纽约》这部戏,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目前已经是1992年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收视率超过了45%!”
好家伙,45%的收视率,这真的是非常厉害了。
之前《渴望》的9成收视率,那是现象级的作品。
而这年头看电视的确实是多,能有了一两成便是成功作品了。
至于30%的节目,一般是新闻类的。
电视剧能超过四成,绝对是爆款了。
当然了,以上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是一些调查机构给出来的。
大家都不傻,现在确实是没有官方的调查数据,可是,我们需要数据,那就去找一些调查机构呗。
虽然,这些调查机构的数据,可能有水分,可能不是太准,但毕竟是有。
有就比没有强。
就好像高考,老师也交过的呀,写了答案别管对错,就是比空着强。
而且,郑小珑意气风发的把调查机构的名字给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