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卫诗云谈一谈的想法,凌晓珍很早就有了。
在她十七年的,哦不,过了年就是十八年,在她十八年的人生经历中,卫诗云是她见过的最最厉害的女同志,没有之一的那种。
人长得漂亮先不说,脑瓜子也非常聪明。
写的文章都成了报社的主流,还让报社主动提高了稿费,就很牛叉有没有。
这样有颜又聪明的人,嫁给她小哥都有点浪费资源。
不过,小侄子小侄女都有了,她就只盼着两人越过越好,一辈子在一起才是最最好。
今晚来找卫诗云,也是凌晓珍下了决心的。
在感情这种事情上,同龄人才更好取经,像她爸妈还是算了,经验有点陈旧。
......
进了屋,先扶着卫诗云上了炕,凌晓珍随后就跟了上去。
问的第一句话,就让卫诗云差点噎到。
“嫂子,你是不是贪图我哥的美色?”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凌晓珍都想不出别的理由,是她哥嫂结婚的契机。
别说什么娃娃亲,真因为娃娃亲就心甘情愿结了婚,她们大队也不会有被拆散的知青对象。
总得要图点什么,才会让两个人甘愿在一起。
凌晓珍的这一句问话,把卫诗云惊得瞪大了双眼。
她虽然,一开始确实是被美色所迷,但这事除了她自己可没人知道。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是心疼男配的穿书者,美色也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
就在卫诗云想着怎么辩驳的时候,凌晓珍又自己安慰好了自己。
“要说起美色,还是嫂子更胜一筹。”
“我更愿意相信,是我哥贪图嫂子的美色,要不然,不能一回家就黏黏糊糊。”
在自我安慰里找寻到答案的凌晓珍,才说出了她半夜上门的理由。
在感情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是先天的知之者,凌晓珍也是一样。
白天放话放的干脆,晚上还是有点纠结。
“嫂子,相中一个人,是应该看他这个人本身,还是也要参考他的家庭?”
“家庭和睦这茬先不说,万一家庭里充斥的都是鸡毛蒜皮,那会不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听到凌晓珍问出这个问题,卫诗云短短愣了几秒钟,才开始想要怎么回答会比较好。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尤其是在感情问题上。
哪怕拥有上辈子的记忆,卫诗云在感情问题上,还是没办法打包票。
没办法,谁让她上辈子经历的是天灾末世,就是处对象也来不及。
想了一下,卫诗云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一开始,确实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
“等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那就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
“双方家庭愉快沟通那就没问题,但,只要在婚事上有了争论,吃亏的一定是女方。”
尤其是在风气还有点封闭的六七十年代,婚事黄了,受害者只能是女方。
名声有损,面临的不仅仅是嫁不嫁的出去的问题,更是未来的生活里拳脚相加的现实。
到那个时候,没有人会去考虑你是女方,你是受害者。
人们只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说都是女方怎么怎么样,所以两个人的婚事才黄了。
所以,卫诗云不想小姑子也有这样的经历。
万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才有可能迎接触底反弹的惊喜。
听完卫诗云的话,凌晓珍陷入了沉默。
是这样吗?好像是这样的!
她们大队隔壁的大队,就出现过这样的例子。
明明是男方嫌弃女方给的陪嫁太少,觉得女方家里明明就条件不错,还有一个在城里当正式工的儿子。
怎么轮到闺女出嫁,就小气的陪嫁三十块钱。
三十块钱能干啥?
也就只能省吃俭用几个月,就这点钱打发叫花子呢?
这是男方翻脸的原因,是不是很可笑?
三十块钱已经不少了,在乡下,三十块钱都能用好几个月了。
要是在别的家里,闺女出嫁别说陪嫁三十块钱,一分钱不给的都是大把。
就这样,男方还不是照样要把人娶进门。
就因为彩礼问题上的纠缠,男方直接撂挑子不干,对外就说女方家里不做人,嫁出去的闺女就给三十块钱的陪嫁。
传到外面去,就成了女方家卖闺女,逼得男方没办法谈婚事。
婚事黄了以后,女方家被人看了很久的笑话。
好在女方家里都是淳朴的老实人,硬是顶着外人异样的眼光,把闺女嫁给了同大队的小伙子。
要说小伙子有什么缺点,那就是父母双亡,家里没有帮衬的人,但小伙子人是个好的。
也是在这场婚事过了以后,外面的人才知道,为了给儿子买工作,女方家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闺女嫁人的陪嫁,还是儿子厂里预支的工资。
本该是欢欢喜喜的事,闹到最后,女方虽然名声有损,好在后面又挽回了。
可散播谣言的男方,却成了被人唾弃的对象,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