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清和王辰安打心底里不同意把这孩子接回来养。
王家两儿两女四个孩子,凑了两对好字,家里根本不缺孩子。
再说了,这孩子要是个孤儿也就罢了,人家爹妈都还活着,爷爷奶奶也健在,这接过来养算怎么回事啊?
养的好是应该的,养不好还得落埋怨,搞不好亲戚都做不成。
只是这话,魏淑清这个儿媳妇没法说,只能让王辰安去做这个坏人。
王辰安颇花费了一些心思,去想话术,然后才走进王母的房间。
他叹息一声:“妈,当年咱们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让我丈母娘来帮着搭了把手,还一个接着一个的请保姆,就是怕你累着。现在你年纪大了,正是该好好养老的年纪,怎么就突然,要替别人养孩子呢?”
在王辰安看来,王母这就属于日子过得太顺心了,自讨苦吃。
王母却不这么想:“辰安啊,我现在娘家就只有你舅舅一家的亲人了,劲松是我唯一的侄子,他的孩子就是我们老方家的根!现在劲松的妻子不在了,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那孩子,就去村子里读书啊,苦谁都不能苦孩子!”
她知道自己此举,势必会惹儿媳妇不满。
但是涉及到自己娘家人,王母也没办法顾及那么多了,人到了晚年,总会更加念旧。
“孩子留在城里读书我没意见,但是孩子应该留在人家亲爹身边,你这贸然就把人家孩子接回来,算怎么回事?”
王辰安只觉得无语。
孩子没了妈已经够可怜了,还让人家离开爹,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王母却振振有词:“那简单,咱家住的地方多,咱们让劲松也搬过来,不就行了。”
正好,她可以把侄子一起给照顾了。
见王母是铁了心的要扶弟,王辰安简直是咬碎了满口的牙。
他冷笑一声:“我好不容易忍着四个孩子都长大了,实在是受不了家里又多出一个孩子来,妈你要是实在一意孤行,我就只能和小魏搬出去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母可不愿意儿子和儿媳妇搬走,老太太自己一肚子小心思。
她已经这把年纪了,哪里有精力照顾好一个要上小学的孩子和一个男人。
魏淑清一走,小刘也得走,她们都走了,王母可就没了帮手。
王辰安哪里不知道老太太打的小算盘,他笑了笑:“妈,养那个孩子是你的自由,但是要小魏帮忙,门都没有,你连我这关 都过不了。”
说完,王辰安就转身离开了。
儿子态度坚定,王母心里也咯噔。
但是她又转念一想,家里房产虽然多,但是都没收拾呢。
魏淑清他们搬走也不可能这么快,那孩子又可爱又有灵气,魏淑清又是个当妈的。
让她照顾几天,有了感情,就无论如何都不能赶那孩子走了。
于是,王母做主,把孩子和孩子他爹,一起接了过来。
老太太欢天喜地领着人回家,结果,怎么喊家里都没人出来。
她给儿子拨了个电话才知道,王辰安和魏淑清已经带着孩子们和小刘搬走了。
王辰安说到做到,火速派人到另一处房产收拾,打扫干净就直接搬了过去。
王母傻眼了,这可咋整,她揽过来的活彻底归自己了。
人都接回来了,把人赶走合不合适。
王母骑虎难下,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她一大早起来就得给方劲松父子俩做饭,还要送孩子去上学。
好不容易休息一会,买菜回家,孩子又要回家吃午饭了……
一天下来,王母累的像个陀螺一样。
她瘫在沙发上,连看电视的心思都没了。
王母有些后悔自己揽了这烂摊子过来,又埋怨儿子心狠。
“你说劲松也是他弟弟,怎么就一点都不讲手足情义呢?”
王晨晨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她有时候真的不明白母亲的脑回路。
“妈,我才是我哥正儿八经的手足!劲松表弟和我们又不是一家人,正所谓“一表三千里”,和亲戚讲什么手足之情啊?”
她妈年轻些的时候,还能明辨是非,这几年,反而是越来越糊涂了。
“亲戚?!”王母实在是接受不了这个说法,“我姓方,劲松也姓方,他只有我这一个姑姑,我只有他这一个侄子,怎么就成了亲戚了?”
见王母认死理,王晨晨也不高兴了。
她拎包就走,半点不给亲妈面子:“好好好,你们姓方的都是一家人,我们是外人,行了吧!”
大门重重关上,王母气的坐在沙发上大喘气。
她的体力毕竟跟不上了,孩子又淘气,王母是苦不堪言。
好在方劲松还算体贴她,主动提出要请个保姆。
只是他现在收入有限,请了保姆,工作就剩不下什么了。
王母体贴自己的侄子,只能是自己掏钱。
保姆工资远比王母的退休金要高,两大一小,加上保姆四个人的开销,也得王母来负担。
一个月下去,老太太的小金库,就元气大伤。
她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