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七年,咱们这位和绅大兄弟,那可是真够幸运的,被一脚踹进了三等侍卫的行列,还给调到了个神秘部门——粘杆处。哎,说起这粘杆处,名字听着挺玄乎,官称叫做尚虞备用处,其实就是皇帝出行时的私人小分队,由十个侍卫组成。他们干啥呢?就是皇帝出门溜达时,跟在轿马旁边,撑伞、打灯笼,说白了就是干些打杂的活儿,因此也被戏称为“打执事儿的”。你想啊,这活儿一般都是那些五大三粗、身手不凡的武夫干的,对吧?可偏偏咱们和珅兄,颜值爆表,才华横溢,简直就是侍卫堆里的一股清流。这对于爱写诗、爱题字的乾隆皇帝来说,那简直就是眼前一亮,心里头那个乐呵啊!
要说乾隆皇帝怎么注意到和珅的,那还得靠三件事儿。第一件事儿,有一次乾隆出游,正玩得高兴呢,突然有人来报,说是边境那边有个要犯越狱跑了。乾隆一听,那火儿“蹭”一下就上来了,大声吼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句话一出,周围的侍卫们全都傻眼了,一个个跟木头桩子似的,愣是一个字儿也蹦不出来。为啥?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大老粗,哪知道这是啥意思啊!可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嘿,这不是咱们和绅兄嘛!他这一句话,不仅解了乾隆的围,还让自己在皇帝心里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说,这算不算是缘分天注定,才华横溢的和绅兄,就这样走进了乾隆皇帝的视野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出于《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而“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则是出自宋朝理学大家朱熹对于《四书》的批注。由此可见,和珅对于历朝历代儒家经典作品是非常的了解和熟悉,而也正是这份学识与积累,让和珅引得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于是皇帝特别高兴直接升了和珅的官,成为了銮仪卫总管。就是这样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就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时机,却就此成就了和珅,和珅也通过这件事情,开始平步青云。还有一次,乾隆爷晚上读《孟子》,和绅就在旁边陪着。天色越来越暗,乾隆老爷子眼神儿也不太好使了,就喊和绅:“小和啊,快给我掌灯,这书上的字儿我都看不清了。”和绅一听,那叫一个机灵,赶紧问:“皇上,您看到哪句了?”乾隆一说,和珅二话不说,直接把书上的注解全给背下来了:“皇上,奴才给您背吧!”说完,叽里呱啦地就把注解全背了一遍。乾隆一听,那叫一个惊讶啊,心里头那个赞叹啊:“哎呀,这小子,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大清有福了!”
乾隆爷在深宫里呆久了,觉得闷得慌,心血来潮想微服出访,去民间瞅瞅老百姓咋过日子。于是,他点名和珅还有另外两个侍卫,组成了“微服四人组”,乾隆爷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和珅呢,就成了他的“富二代”儿子,那两个侍卫则成了贴身保镖加随从,一行四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上路了。这一路上啊,乾隆爷那是如鱼得水,跟和珅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乾隆爷突然话锋一转,问起了京城贸易的事儿:“小和啊,你说这京城现在贸易繁盛,到底是谁的功劳啊?”乾隆爷这话问得,那可是相当有水平,既像是在考校和珅,又像是在等对方夸自己。和珅一听,那叫一个机灵,立刻回答道:“哎呀,爹啊,这京城可是天子脚下,当然是皇上天恩浩荡,谁敢贪这个功啊?想当年唐朝兴盛的时候,那首都长安也不过如此嘛!”和珅这话说得,既拍了乾隆爷的马屁,又显得自己挺有学问,简直就是“情商与智商齐飞”。乾隆爷一听,那叫一个满意啊,心里头那个乐呵,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他心想:“这小子,还真是会说话!看来我眼光没错,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四人继续一路欢声笑语,乾隆爷的微服出访之旅,也因为有了和珅这个“活宝”儿子,而变得更加有趣和精彩了。
乾隆爷听了和珅那番话,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吃了顿满汉全席,那叫一个满足。他继续跟和珅聊着,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和珅的家庭情况,那关心劲儿,就跟查户口似的。午饭过后,乾隆爷那是意犹未尽,又拉着和珅一边溜达一边侃大山。俩人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只见前方一家翠红楼,招牌闪闪,格外引人注目。乾隆爷一看,眉头微皱,心生一计,想考考和珅的见识和胆识。“小和啊,你看这翠红楼,男盗女娼之事,自古以来就是恶劣行为。朕想好好整治整治这种歪风邪气,你觉得咋样?”乾隆爷这话问得,那叫一个一本正经,就像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似的。
和珅一听,心里头那个嘀咕啊:“这老爷子,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过,既然问了,那我就得好好回答。”于是,和珅清了清嗓子,回答道:“皇上啊,您这可是仁德之举。不过,这风气自古就有,想杜绝它,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儿。得慢慢来,得有耐心,得讲究方法。”乾隆爷一听,那叫一个满意啊,心里头暗暗点头:“这小子,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不仅会说话,还挺有见识。”于是,乾隆爷也没做声,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往前走。那姿态,就像是在说:“小和啊,你跟着我,将来必成大器!”俩人就这么一路聊着,一路走着,那场景,别提多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