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大清的故事> 第132章 不是胜利的胜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不是胜利的胜利(1 / 2)

乾隆五十三年,11月22号那天,两广总督孙士毅那是忙得团团转啊,为啥?因为他得按照乾隆皇帝的“圣旨大礼包”,给黎维祁举办一场盛大的册封仪式。这仪式可不简单,代表着朝廷正式给黎维祁戴上“安南国王”的帽子,还得安排人把黎维祁的老妈、媳妇儿和其他家人都护送回安南,黎朝这才算是“满血复活”了。

阮惠那边一看,哎呀妈呀,这仗打不下去了,赶紧给清军军营写了封“投降信”,那姿态低得跟孙子似的,直说:“我错了,我投降,别打了!”乾隆皇帝一听,那叫一个高兴啊,心说:“孙士毅这家伙,真是我的得力干将!”于是,大手一挥,给孙士毅封了个“一等谋勇公”的荣誉称号,就像是给他发了个“最佳战士”的奖杯,以示嘉奖。这一下,孙士毅可算是出尽了风头,成了朝廷里的“大红人”。不过啊,咱们也得说,这仗虽然打赢了,但也不能太骄傲,毕竟“骄兵必败”嘛。不过,乾隆皇帝和孙士毅这时候可顾不上这些,他们正忙着庆祝胜利,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荣耀呢!

这孙士毅封了“一等谋勇公”,那可真是风光无限好啊,觉得怎么着也得庆祝庆祝,毕竟这可是武将才能有的封爵,文臣里头也就张廷玉那么一个,后来还被罢了。这庆祝嘛,自然得跟前线将士们一起,正好也赶上过年了,大年初一,军营里头那是张灯结彩,酒宴摆开。这酒啊,就像是不要钱似的,将士们从白天喝到晚上,一个个都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这防御措施嘛,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整个军营就跟不设防的城堡似的。结果,悲剧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降临了。当天夜里,突然传来消息,说阮惠那小子带着三万大军倾巢而出,要来偷袭清军大营。这一下子,醉醺醺的清军可就乱了套了,仓促之间应战,那场面别提多狼狈了。

阮军这次可是来势汹汹,人数众多,把孙军围得跟铁桶似的。还用了大象拖着大炮来猛攻,清军在黑暗中那是手忙脚乱,自相践踏,黎维祁这家伙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带着孩子老婆老妈就往北逃。云南的军队一听炮声连天,知道情况不妙,二话不说,直接撤退。孙士毅一看,这不行啊,得带部队突围啊,于是带着人马拼命冲出重围,渡过富良江。后面的清军也是拼了命地跟上,纷纷强渡,逃向镇南关。可关键时刻,这浮桥不给力啊,经不住这么多人马踩,结果“咔嚓”一声,浮桥断了!这一断,可就把还在南岸杀敌的官兵后路给断了。许世亨这些勇士们啊,只能血战沙场,最后清军损失人马多人,那叫一个惨啊。逃跑的云南部队呢,因为有黎军作向导,倒是全师而返了。黎氏一看,这清军也不靠谱啊,只好再次来投奔。这一场庆祝,可真是庆祝出了个大乱子!

乾隆皇帝一听这消息,那叫一个头疼啊,心想:“这孙士毅怎么搞得,庆祝庆祝都能庆祝出事儿来!”不过,乾隆爷那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马上派出了大将军福康安,让他去安南收拾残局。阮惠那边呢,虽然突袭成功,但心里也犯嘀咕:“我这安南毕竟是小国,清朝那国力,可是杠杠的。要是他们不计成本地来灭我阮氏,我恐怕很难保住啊。”再加上国内支持黎氏的势力还很多,内部也乱成一锅粥,阮惠心想:“这可不妙啊!”

于是,在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阮惠就开始频繁地向清朝示好,那姿态低得,就像是小学生在向老师认错一样。他就是想得到清朝皇帝的册封,给自己弄个合法地位。乾隆皇帝这时候也琢磨过来了:“这黎朝啊,屡次丢国,复而不守,已经失去人心了,没救啦!”他也不想让这事儿闹得太难看,于是就不再支持黎维祁了。乾隆爷那是何等人物,立马册封阮惠为安南王,还把他进贡的贡物都收了,然后派了个礼部员外郎,八月一号就赴安南的黎城去主持册封仪式。

俩月之后,赐封的旨意就到了。到了乾隆五十五年农历三月,安南王阮惠那是亲自从安南启程,直奔京师北京,去祝贺乾隆皇帝八旬万寿。到了热河,乾隆皇帝那是隆重接见啊,阮惠也是识相,直接脱去了那身明朝的衣冠,换上了清朝的服饰,那意思就是:“我阮惠,现在可是清朝的小弟啦!”这一来二去的,清朝跟阮氏安南的宗藩关系就算是正式确立了。乾隆爷心里那个美啊,心想:“这阮惠,还算识相!”

安南之役啊,最后其实是清朝“雷声大雨点小”,没达到原先那“消灭阮氏,扶持黎氏”的大目标。不过对乾隆皇帝来说,这都不是事儿,扶谁当王不是王啊,反正最后都能算是他的“伟大胜利”。后来啊,到了嘉庆七年,越南那边新国王阮福印继位,这家伙挺有想法,想改个国号叫“南越”。他心想着:“这名字多霸气啊!”结果嘉庆皇帝一听,眉头一皱,心里犯嘀咕:“这不行啊,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个南越国了,那地方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呢,你这不是想混淆视听嘛!”于是,嘉庆皇帝很干脆地给拒绝了。可阮福印不死心啊,反复请求。嘉庆皇帝心想:“这家伙还挺执着。”于是,他脑筋一转,来了个“倒装句”,把“南越”俩字儿一倒,成了“越南”。心想着:“这下总行了吧,南越之南,够你折腾的了!”于是,“越南”这个名字就这么诞生了,一直沿用到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