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逸明扭了扭身躯,刚好现在是白天,调整一下方向,让自己面向太阳。
作为提供地球生命的能量来源,太阳光包含的多种光线,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射线。
这些光线的总功率极为惊人,在抵达地星大气层上方,功率仍有每平米1368瓦。
即便经过大气层的过滤,在赤道表面接收到的阳光能量仍然高达每平米1000瓦。
将其按功率转换成电量,也就是每小时一度电。
恰好,范逸明所处的伊莎贝拉岛就在在赤道附近。
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身躯上,范逸明只感觉能量会源源不断的产出。
事实上,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产生辐射。
只不过这些辐射基本都以热辐射或其他形式产生,携带的能量相比较小,并不会对生物产生伤害。
这些辐射能量往往都是利用不到的,但在融合改造出全频吸收基因后,这些微小的能量也能被范逸明吸收。
量值虽少,但积少成多。
前后实验了一个多小时,范逸明大概得出一个结论。
不考虑核辐射,只在阳光充足,以及外界物质相对活跃的情况下,一小时可以产出0.15吨储能晶脂。
比之前预估的0.2吨少了很多,但毕竟是“无中生有”的,少点影响也不大。
要是到了夜晚,按照当前的情况推断,大概每小时能够产出0.06吨储能晶脂。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产生的能量都不算多,但用来维持日常消耗也足够了。
可以说,范逸明现在几乎已经能够做到伪永动。
现在暂时不再需要为能量而烦恼,范逸明也开始考虑是否解决另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增加自己的身高体重。
除了在地心世界胡吃海塞,稍稍的将自己的身高调至28米。
在此之前,范逸明一直都没有调整自己的体重和身高。
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虽然做不到科洛弗世界中长到2000多米,还能够肆意撒泼的巨兽一样。
但凭借自身的结构,一两百米还是问题不大的。
之所以不增长,还因为能量。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范逸明。
融合的基因越多,拥有的能力越多,体型越高大,战斗力越强,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
在自然界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体型庞大的生物,它们需要摄入的食物也会更多。
只不过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其身体结构和自然环境已经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这个平衡极难以被打破。
但范逸明不一样,他是由异形进化过来的。一开始还好,但随着添加融入的基因越来越多,平衡就被打破。
身体这个紧密的结构出现一高一低的情况,就需要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
要不是后续获得了储能晶脂的基因,还有物质转换炉,以及光和动物细胞,范逸明根本不会让自己的体型增长到这种地步。
现在有了全新的全频吸收基因,就可以适当的再调整一下身躯了。
小体型有小体型的好处,大体型有大体型的优势。
但考虑到穿越的都是怪物世界自然是体型越大越好。
哪怕两者力量相同,一个体型大一个体型小,所受到的攻击以及承受伤害的阈值绝对不一样。
思考一下后,范逸明决定让自己的身高增长到50米,至于体重,就要看看菌毯能提供多少能量了。
活动了一下身躯,范逸明重新趴在菌毯上,大量密集的触手将其覆盖。
时间缓缓流逝,太阳东升西落,20天时间过去了。
太平洋上的伊莎贝拉岛从远处看起来绿油油的,各种高大的植物似乎没有受到开菊兽血液的影响,反而生长得更加的繁荣昌盛。
奇怪的是,整座岛屿上看不到任何一点人类建筑的迹象 。
各种供给游客居住的酒店全部消失,原港口的永固建筑都失去了踪影。
不知道是不是出现错觉,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包丘陵,相比于20天前似乎被削去了一大截。
而在港口附近,一个被植被覆盖着的山包却异常显眼,就像凭空出现在那里一样。
微风拂过,翠绿的杂草轻轻摇晃,下一秒,那怪异的山包开始晃动。
覆盖着山包的绿色植被,纷纷蠕动着从山包上褪下露出其真正的样貌。
沉睡了这么多天,再次接触到阳光,范逸明心情大好,忍不住肆意的伸展着身躯。
通过20天的进化,他的体型有了质的飞跃。
直立身高达到了50米,修长的尾巴更是达到102米,至于体重也从260吨飙升到3500吨。
这当然不是范逸明最终的体重,而是经过20多天的扩张,尽管菌毯已经覆盖了周围七八百平方公里,但能产出的能量也就只能让他增长到这种地步。
范逸明心目中自己的理想重量应该会达到2.5~2.6万吨,不过想要到这个数值还需要不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