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高升起时,所有东西才准备就绪。
一批人或搬或扛的将所需物品运至祠堂,另外一批人则是带着祭品矮几,敲锣打鼓的慢慢前往钱家祖坟。
钱爷爷和钱村长走在最前头,钱一和姜念几人跟在大部队后面。
难得一见的是,这会儿钱二钱三都十分安静。
到了村东头的祖坟,众人先各自进去给自家坟墓除草、添土,有不少人趴在坟头哭泣不止。
瞧见钱爷爷家坟前的几块石碑,羡慕、嫉妒、渴望的各种神色都有。
接着就将矮几放在正对祖坟的空地上,摆上猪头,整鸡整鸭等各类祭品。
放上香炉,再摆上几张蒲团,还有几个人专门跪坐在在矮几两侧,往面前正燃烧着的铜盆里放纸钱。
那些人一边烧着,口中还念念有词。
姜念凑近听了听,大概在说:“今日祭祖是为了钱福的孙儿们,大孙儿钱颂一,二孙儿钱颂德……那些孩子以前流落在外,如今要认祖归宗……”
好家伙,怎么连自己祖宗都骗。
等祠堂那边的人全到齐后,由每户当家的男丁带头,领着自家婆娘孩子上前跪拜。
几十户人家一一磕完头,已经临近正午。
炽热的阳光照得姜念瞧什么都反光,再看看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大滴大滴的汗水。
但没人抱怨什么。
这开祠堂可是难得一遇的大事,基本上是用来记录村里红白喜事,人丁变化、世事更替。
每次开祠堂的流程繁杂,花销颇多。
钱家庄虽几十年不曾被战火纷扰,各家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没几家能独自承担开祠堂的费用。
村里为了节省花销,每十年才全村筹款开祠一次。所以在场许多新媳妇、小孩子根本没参加过,族谱上还不曾记名。
生老病死是常有的事,这年头小儿又容易夭折,有些孩子还没等到十年一次的机会,就早早的去了。
没能进族谱也没能进祖坟,活生生的一个孩子,在村里一点痕迹都不曾留下。
上一次开祠堂是六年前,这六年中村里人日夜惦记着下一次开祠堂。
家里有人去世的,等着为他们写下人生的最后一笔,了却先人心事。
添丁进口的等着为新人记上第一笔,免得整日提心吊胆。
所以这次赶上钱爷爷出钱,提前开祠堂,哪怕顶着大太阳,个个脸上也都带着期盼的神情,哪里还会抱怨什么。
轮到钱爷爷带着钱一几人上前时,不知从哪儿冒出几位打扮怪异的人,皆是一身灰色长袍。
头上还戴着巨大的帽子,宽宽的帽檐将大部分脸庞都掩盖住,让人瞧不出帽檐下的神情。
这些人一手端着碗清水,一手掐着古怪的手势,围着钱爷爷几人不停地转悠。时不时还有人停下脚步,站在跪着的人面前弹几滴水。
他们口中同样念念有词,但太小声了姜念实在听不清。
姜念在一旁看着,只觉得这些人着实怪异。
但他看钱村长以及村里其他人都神色如常,便忍住了心中的疑惑。
可能是他未曾了解的习俗吧。
好在这个过程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钱爷爷磕完头起身时,那些灰袍人就收了神通。
对着钱村长遥遥作揖后,便一言不发的离开了此处。
“好了,大家都祭拜完毕,现在准备去祠堂。各家手脚都快些,不要误了吉时。”
没给姜念解惑的机会,钱村长看了看日头觉得时辰差不多了,大手一挥又拄着拐杖往祠堂走去。
钱爷爷自是跟在村长身边,钱一几人对刚刚的灰袍人也很是好奇。
但无奈,这会儿能解惑的人都行色匆匆,不是他们好奇的时候。
钱家庄的祠堂应该是整个村里最豪华的院落了,等他们到达祠堂时,一堆人已经围在院外左顾右盼的等着。
陈掌柜的马车也已经停在一旁,就是没瞧见人。
“钱一!你们几个快快进去,就差你们了。”
钱一几人作为今天的主角,才出现就被人推到院门口。村里人有些摸不准姜念的身份,倒是没人推他。
眼看着就要被人群挤开,姜念怕扯到钱四的胳膊准备放开时,他的手掌反而被人紧紧抓住了。
“小钱哥哥,你跟我们一起。”
姜念顺着手掌一看,映入眼帘的就是钱四那双忽闪的大眼睛,让他一下想到了家里的招财金宝。
“好!”
一进院门,好家伙!
村里但凡能走会跑的小孩子,都在院里安静的站着了,还有几个小的被婶娘们抱在襁褓之中,正哄着呢。
东西厢房的屋檐下坐着许多吹拉弹唱的人,身上都斜挂着红绸,亮眼不已。
院子里面其他地方也都张灯结彩的,像是办喜事一般。
陈掌柜则是站在院子角落里往正屋里瞧。
姜念也往正屋一看,只见那屋里和外面一样亮眼,几张八仙桌上摆着高高低低的几十张牌位,前面的矮几上挂着红绸,放着刚刚祭祖用的猪头、整鸡、糕点等各种祭品,左右两侧还燃着几排红蜡。
矮几前方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