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的时间,总会过去。
虽然会度日如年。
在发生水灾、旱灾后,大夏各级各地,都在开展针对性宣传,让大家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希望所有民众,尽可能积攒粮食。
第二年,没有水灾,甚至没有多少降雨。
所以旱情严重。
也是如此,虽然大夏之前修建了十万多个水库的,但水库里也没多少水了。
许多水库已经接近干涸,水面只剩下一片片龟裂的土地。
负责管理水库的工作人员们焦急万分,每天都在监测水位的变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位一点点下降。
然后等待下雨。可是,老天爷就是不下雨。
很多地方,根本没法种植农作物。
农田里,农民们望着枯黄的庄稼,眼中满是绝望。每天醒来想要有些希望,但看着旱情依旧,又慢慢变成绝望。
他们每天顶着烈日,徒劳地浇水。有时候分到一点水,但那点水远远不够。
农村有句话叫水落爆裂田,意思是于事无补。
大家生活也感受到了旱情带来的影响,饮用水都变得供应紧张。
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大夏的各级领导层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政府大楼里,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熄。各部门的负责人聚在一起,紧急商讨应对措施。
在先生专门会议上,气氛异常凝重。高先生坐在办公桌前,目光紧锁,手中的文件已经被翻阅了无数次。
他抬头看向会议室里的众人,沉声说道:“各位同志,今年我们的旱情非常严重,现在非常麻烦,我们应该怎么办。”
孟先生站起身来,声音略显疲惫:“高先生,目前的情况非常棘手。许多地方的水库已经接近干涸,农田无法灌溉,农作物面临绝收的风险。但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高先生看着孟先生,发现孟先生?黑眼圈。显然,这段时间没睡好。
于是问道,“周卫强呢,怎么运河还没修好?”
“这个,可能还要等等,到了注灵山附近,修建难度增加了好几倍。”
“电话告诉周卫强,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通河。”
“是。高先生。”
接着杨先生也开始,介绍相关情况。然后提到,建议动员百姓去山里挖水。
大夏许多山里,都有溪水。说明这些地方,是有水源的。就是在山里找水,也面临许多困难。要去挑水,太麻烦了,
于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用竹子做水管,将这些溪水,接到山下,再用木桶接。
这里又遇到一个问题,因为饮用水不够,有时候为了喝水,也会导致争吵。
跟之前因为旱情,导致耕地没水,村与村之间发生争吵,乃至打架一样。得亏这个时候,各地基层干部,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能够快速处理。
这段时间,出现一些其他流言,带来更多的人心惶惶。(这个不展开讨论了。)
总之,大夏在成立新社会,过了几年好日子后,面对这种极端灾情,大家都过的很惨。
甚至是,有些熬不住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夏各地,开始放粮。一个人,一个月,给五斤粮食。
这显然是不够的。但大夏职能部门也是已经尽力了。
谁也不知道,这次旱情会持续多久。只能慢慢给。细水长流的给。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发现,之前修的十万水库,确实起到兜底作用。起码,能够确保一些地方的稻田,可以存活。
对这种情况,周卫强向孟先生建议,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水资源能够灌溉这些面积。
这就是,如其想要多种植,反而都没法种活农作物,不如少种植。
就像战争年代,与其全面防守,不如收缩兵力,重点防御。
最终,得到多位先生支持。
自然会有一些民众不理解,不支持这一决策。
他们习惯了地是自己的,自己种植的东西是自己的。但现在,不让自己种地了,总感觉心中空荡荡的。不踏实。
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因此,大夏在全力进行针对性宣传。比如说,提到这些粮食,全部收为国有,并按照人口,进行最终分配。
“乡亲们,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两句。”有基层工作人员,站在村里,召开短会。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为啥我们要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呢?实在是,旱情严重,水库里的水有限。只能确保部分田地的耕种。才优先确保最肥沃的地方,可以正常种植庄稼。”
接下来就是介绍具体的粮食分配方式。
许多村干部,镇干部,都嘴上说的冒泡,效果不太显着。
这个时候,需要一些好消息才行。
得到孟先生催促的周卫强,只好拼了。再次调集一个军的工程兵,挖明运河。
推进速度再次加快。
这个过程中,大夏一些媒体,开始慢慢宣传,表示,大夏遇到的旱情,千年未遇,所有人必须行动起来,集思广益,渡过难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