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胤禛也显得格外沉默和沉思。他时常独自一人走到景仁宫,静静地凝视着纯元的布置。对于这位深爱的女子,他有着无尽的思念和眷恋,但同时也明白,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前行。
胤禛下令景仁宫封宫,除了必要打扫人员剩下不得随意入内,整个景仁宫都要保持纯元皇后还在的样子。
渐渐地,后宫重新找回了往日的秩序。妃嫔们依旧在各自的宫殿等待几个月后的召幸。虽然偶尔还会有一些小小的争执和摩擦,但那种激烈的争斗已经不再出现。她们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懂得了珍惜眼前的幸福,主要也是怕成为出头鸟没了性命。
而胤禛也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投身于国家大事之中。他努力治理江山,期望能够创造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以告慰纯元皇后的在天之灵。
李氏在宫中养胎期间,每日都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变大,即将足月之际,她内心的恐慌也愈发强烈起来。她既担心这个孩子无法顺利降生,又害怕分娩过程会让自己失去生命。
然而,时间并不会因为她的恐惧而停滞不前。就在某一天,突然间一阵剧烈的抽痛袭来,李氏心中一惊,立刻明白:自己即将临盆!她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派人去向太后和皇上禀报这一情况。
而李氏自己则在几位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进了早已提前精心布置好的产房之中。随着产房内传出的一声声凄厉的惨叫,皇上和太后也都闻讯匆忙赶来。胤禛见到太后后,赶忙行礼道:“皇额娘,您怎么亲自来了?”
太后微微皱眉,语带责备地说:“这后宫之中,你也未曾指定由谁来执掌。如今有事,自然都要禀报到我这里来。可怜我这把老骨头,还要为此事操劳。”
胤禛听了太后的话,沉默不语。他当然明白太后的意思,是想让他尽快立下一位皇后,或者找个人去掌管后宫。然而,此刻的他并不想再立新的皇后。于是,他开口说道:“还请皇额娘再多辛劳几日,待过些时日,儿臣自会寻得合适之人掌管后宫之事。”
说完这些话,胤禛心中暗自叹息。他深知太后的不满,但他实在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毕竟,立后之事关系重大,需要深思熟虑。而且,他的心中依然留存着对纯元的思念与眷恋,使得他对于立新的皇后一事充满了犹豫和迷茫。
经过胤禛苦口婆心地劝说后,太后才勉强答应回到寿康宫。此时,李氏的分娩过程也十分顺利,没过多久便传来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产婆抱着新生儿走出产房,向胤禛道贺:“恭喜皇上,齐贵人平安产下一位公主!”胤禛听闻喜出望外,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忙说道:“甚好!来人啊,重重有赏!”
随着胤禛的话音落下,周围的宫女和太监们纷纷跪地谢恩,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宫殿。而刚刚诞生的小公主,则被裹在温暖的锦缎之中,安静地躺在产婆的怀中,她那粉嫩的小脸让人看了心生怜爱。胤禛小心翼翼地接过公主,眼中满是慈爱与欢喜,仿佛整个世界都因这个新生命的降临变得更加美好。他轻轻抚摸着公主的脸颊,感受着那份血脉相连的亲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
随着齐贵人公主的诞生,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转眼间,离纯元皇后去世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宫廷中的氛围也慢慢的变得柔和起来,而胤禛作为皇帝,也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开始关注后宫之事。
一天晚上,胤禛准备翻牌子选择侍寝的妃子。他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堆牌子,心中思索着。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块写着“贤妃”的牌子上,并轻轻地将它翻了过来。
然而,胤禛选择宜修并不是出于什么特殊的感情。事实上,他这样做有着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宜修身为贤妃,地位尊崇,而且她还为胤禛生下了二女二子,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纯元皇后临终前曾经嘱托胤禛要好好照顾宜修这个妹妹。虽然胤禛对于纯元皇后的离去仍然心存悲痛,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宫廷稳定和家族利益的责任,因此决定按照纯元皇后的遗愿去做。
于是,在那个夜晚,宜修被传召到了养心殿,开始了她的侍寝之旅。尽管这并非出于爱情,但宜修还是尽力展现出自己的温柔和体贴,希望能够得到胤禛的认可和喜爱。而胤禛则在与宜修的相处中,渐渐感受到了一种平静和安宁。
第二日,胤禛早早就翻了年妃的牌子,并起身前往年妃所居住的宫殿。此后连续数日,胤禛轮流宠幸了宋氏、钮祜禄氏、武氏以及耿氏等几位嫔妃。她们都因此获得了侍奉皇帝的机会。
在这之后,胤禛召集了所有人来到宜修所居住的咸福宫。胤禛当众宣布道:“此时,宫廷内并无皇后在位,朕认为,应当由贤妃与年妃一同掌管后宫事务。”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似乎在向众人传递一种权威与决断。这个决定既显示出了胤禛对两位妃子的信任,也表明了他对后宫管理的重视。众人皆低眉垂首,表示顺从。
自此之后,宜修与年妃齐心协力地一同掌管着后宫事宜。而宫廷中的众人也开始考虑要站在哪一边,并希望能依附于她们其中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