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每日医案> 第450章 中医药调理发笑性癫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0章 中医药调理发笑性癫痫(1 / 1)

发笑性癫痫

[病案]潘某,一名7岁的小男孩,于1977年1月26日就诊。自1976年9月中旬开始,潘某出现不自主地阵阵发笑的症状,大约每20分钟发作一次,每次持续约二分钟。潘某曾接受药物治疗,如苯妥英纳和鲁米那等,疗程长达两个多月,但疗效并不明显。

潘某在神经内科就诊时,医生观察到他在发作过程中出现瞳孔散大(0.5厘米)和光反应消失的情况,最终被诊断为发笑性癫痫。此外,潘某还接受了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阵发性脑电图,包括大发作波形和不典型的小发作波形。

就诊时,潘某面色苍白,心烦易动,表现出记忆减退和反应迟钝的症状。他食欲不振,痰多,双脚冰凉,尿频且尿量较多,每晚需排尿4至5次。在检查过程中,潘某发作了一次,表现为面部肌肉抽动,呈现强笑状,面色青紫,嘴唇发绀,双手痉挛,双眼向上翻视,整个过程持续约二分钟。发笑结束后,潘某面色恢复正常。观察潘某的舌头,可见其舌尖呈红色,舌苔黄且有津液,脉象表现为弦濡无力。

[治则]清心开窍,祛风化痰,佐以健脾燥湿。

[方药]莲子心12克,黄连3克,菖蒲6克,菊花炭12克,制胆星6克,柴胡3克,白芷9克,煅礞石9克,龙骨24克,牡蛎24克,海浮石9克,石莲肉31克,建曲31克。服2剂,八天来仅发作一次,发亦轻微,未现抽搐,食增痰减,夜尿亦减少为三次,诸症均有好转。仍宗上法,略为加减,共服9剂,病愈。1977年11月和1978年12月,两次追访未发。

[评析]发笑性癫痫,作为一种现代医学病名,临床表现为患者在癫痫发作的同时伴有不自主的阵发性发笑。此病在中医学中被归类为“痫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类型。关于发笑性癫痫的发病原因,《幼幼释迷》认为诸痫症(包括发笑性癫痫)的发病都是由痰所引起的。

发笑问题自古以来备受关注。古代医学典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心在志为喜”,心在声为笑。古人认为人们心中的喜悦和快乐是引发欢笑声的生理现象,这种发笑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而《素问·调经论》中提到,“神有余,则笑不休。”古代医家所谓的心与神,实际上是指大脑的功能活动。如《内经》所言:“心主神明。”李时珍也指出:“脑为神明之府。”这些论述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医学家对大脑功能作用有着非常高明和卓越的科学见解。

结合发笑性癫痫的病因分析,可以看出痰热阻闭心窍,上扰心神,是导致本病的主要根源。因此,治疗发笑性癫痫应采用清心化痰、开窍祛风的治疗方法,以期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和痊愈。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发笑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病痛带来的困扰。

近年来,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在治疗癫痫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在癫痫的治疗中,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癫痫药物,而中医学则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将共同努力,继续探索和研究发笑性癫痫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此外,预防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健康教育、疾病筛查以及早期干预,有望降低发笑性癫痫的发病率,减轻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有望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发笑性癫痫,为患者带来福音。而作为患者和家庭成员,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努力战胜病魔,回归正常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