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书比张若预想的要顺利的多,因为书城的分类实在太细致了,又有杨梅帮着一起找,所以本来想着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实际才用了不到三个小时。不过最后还是不得不麻烦工作人员,没办法,原来以为是十六本书,找出来才发现是十六套,而且基本上每套都有五六本之多,八十多本书的重量对于张若来说实在有点儿沉了,只能留下地址让工作人员送货上门。
因为梅子的婆婆和医生都‘委婉’地建议她‘最好’不要在外用餐,所以就算两个人很久没见了,张若也没有提议一起午餐,干脆利落地把人轰走了。
张若到现在也没学会做饭,只好先在书城附近找间餐厅打发午餐。随意点了份套餐,张若边吃边回想着刚才在书城时走在那一排排几乎望不到尽头的书架之间的感觉。书城每一层的面积有好几万平米,三层全部一排排放满了法律专业或者和法律相关的书籍,穿行其中心里渐渐升起一种敬畏之情。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证公民权益的强有力武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其法律是否详尽、是否紧跟时代、是否得到执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代与国家的发达程度。而所有从事法律相关行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维护着法律的威严,并且现代绝大部分时候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这十六字标准,才能实现社会在兴旺发达的同时秩序井然。
这就是老爹想让自己体会到的感觉吧?只有时时怀着敬畏之心,才不会忘记学习法律的初衷“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而不是谋取私利!”张若回想起离京前老爷子正式和自己说起考律法研究所一事时所说的话。
心中有了觉悟的张若第一次在没有老师、家长、领导督促的情况下自觉刻苦的学习,是的,用刻苦这个词来形容张若现在的状态一点儿都不夸张。
每天五点半起床,半个小时洗漱外加做几个动作稍微活动一下身体,六点准时坐到书桌前,诵读《世界法制史》或《华国法制史》一个小时,好看的小说:。
七点去小区花园里慢跑半小时。
七点半简单沐浴之后,自己煮一杯奶,热两个包子,有时是蒸饺或者烧麦,再啃一个青瓜。早饭过后并不马上学习,而是在自家小花园里边转圈圈边看两份报纸,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快八点半了。
八点半回到书房,认真阅读一个半小时的《政治法律学说史》或《宪法学基本原理》,并做笔记。
十点站着写一个小时大字,既活动腿脚又换换脑子,因为两年多以来坚持写大字从未有一天间断,哪怕只是写上十几个字也没有把笔摞下,因此写大字几乎快成为一种本能,所以张若就把它当作中场休息了。
十一点半,重读老爷子几个月前就给她的各种案例,每读完一个案例就要简要写下心得体会。
十二点半,骑着脚踏车去附近搜罗美食小吃,这是一天的放松时间,基本上张若要在外面待满一个小时才舍得回家。回来之后还要睡午觉,在张大医生的紧迫盯人之下,张家每个人都养成了每天中午休息半个多小时的习惯,据说是睡太长了太短了都不利于健康,成年人半个多小时正好……张若也懒得去求证,反正在她心里这些方面琳琳说的肯定是对的,因此就算学习的紧迫感很强,张若依然不忘每天中午这半个多小时的睡眠。
睡醒之后稍事洗漱,又是生龙活虎一只!一看表,马上要两点半了,赶紧往书房跑,下午这三个半小时要看两本书呢!当然,中间有十分钟瓜果时间……
在书房坐了一下午,肩膀都僵硬了,六点整,张若又出现在自家小花园,花半小时时间打两遍跟老太太学的军体拳。两遍军体拳打下来,即使已经是十二月份的初冬,张若依然微微发汗,却浑身轻松。
七点,去厨房里熬两碗浓浓的粥,做个凉拌菜。一碗粥就着一盘子凉菜就是一顿简单的晚餐。还剩下一碗就当宵夜了,要知道晚上还是要继续学习滴。
吃完晚饭,来到客厅看一会儿新闻。
八点又来到书房,按着老爷子给的学习顺序一本本往下读。
十点沐浴更衣,终于可以把自己放平了,和往常一样,上方竖一块虚拟屏幕,不一样的是原来睡前读物是各种yy小说,现在则换成了华国近现代史。
十一点关灯、关电子阅读器,睡觉。
以上就是张若紧张的一天,之所以不厌其繁的一一道来,是因为想让大家更直观地认识到张若真的在很努力的学习。(作者插话:这样,以后我们的若若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也不会太突兀了是不是?嘎嘎。)
当一个人真正忙碌起来的时候,他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比如张若。这是一种因为目标明确而异常充实的忙碌,而且她把时间搭配的很好,学习、休息、运动、吃饭……张弛有道!张若从来没有过这种体验,这让她感觉惊喜。
更惊喜的是张若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好像比以前要好的多,她还记得天朝时每逢这种专业性很强、趣味性很弱的书,基本上看完一遍也就只记得它在说什么话题而已,要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