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
训练室中,方浩给顾秋实做特训,顾秋水和八个院长带着一批“精选学员”在一旁观看。
院长们都想向方浩取取经,看看他具体是怎么给人做特训的。
看完之后他们发现,学不来,真学不来。
虽然他们眼力更强、观察力更敏锐、各种招式也更熟悉,但和方浩之间似乎都差一个“招式应该怎么用出来”的门槛。
会的招式越多,选择就越多,但如果不能及时选出合适的招式反击敌人,会的招式越多,反而会越杂乱。
他们只能感叹,人和人的战斗天赋,是真的存在较大差距的。
这种差距,就像是“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差别,乍一看好像是一個东西,其实差距大如天堑。
方浩的教学方式很简单,先让顾秋实向自己全力进攻,不用留手,了解他的真正实力。
再根据他的进攻,分析他的剑路、招式,以及出招、收招、变招时露出的破绽,最后理出一条适合他的、取长补短的“独特风格”。
顾秋实和一般学员不一样,悟性高,基础扎实,常年习练剑法,已经能将十几种剑法套路运用自如。
那么,他都这么厉害了,怎么还会被一刀秒呢?
是他不够快?
还是他不够有力?
都不是。
是他没能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性格、习惯、特点的“剑术风格”,会的招式很多,“会用”的招式很少,导致经常出现破绽。
而在方浩眼里,他会的剑法招式再多也没用,只要进攻防守间有一个破绽露出来,就能一刀秒了他。
学到的招式会不会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觉。
勤学苦练能提升这种直觉,但提升幅度因人而异。
顾秋实悟性较高,算是提升幅度较大的,实力在这批参赛者里也是第一梯队,只是碰到了方浩这个第零梯队的,才会显得弱。
在方浩的梳理下,悟性不错的他很快明确了自己的剑路,抛弃了许多不必要的招式和动作。
去繁就简后,他的实战剑路立即明快灵动了许多,实力肉眼可见的提升了一档,欣喜万分。
苦修十载,不如名师一言。
如果没有方浩的提点和帮他筛选招式、确定剑术风格,他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靠自己一步步删繁就简,在实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剑路。
方浩的指导,直接让他少走了二三十年的弯路。
整个过程,只用了三个小时。
第一个小时,他使出浑身解数向方浩发起进攻。
看似攻击凌厉、迅疾、剑光闪烁、剑气纵横,实际却连方浩的毛都没摸到一根,让他不由生出绝望的感觉。
第二个小时,方浩开始跟他拆招、对练,帮他梳理招式、攻反套路。
第三个小时,方浩开始进攻,刀刀致命,助他发现自己新剑路的破绽,并加以指导和弥补。
就这么三个小时的成果,比他独自苦练二三十年都要大,让他激动地直想下跪拜师。
才三个小时哪够啊!
最好一辈子!
“到我了?”顾秋水也很激动,见方浩向自己点头,立即冲了上来。
“哥,你让开点儿!快下去!”
顾秋实只好在心里叹息一声,走出场地。
方浩指导顾秋水也是差不多的套路,先让她向自己进攻一个小时。
相比顾秋实偏沉稳的剑路,顾秋水明显要轻快许多,这应该是受到性格的影响。
两兄妹学的是一样的剑法,受的也是一样的指导,但练出来的风格却明显不同。
顾家的长辈,包括那位“王者”,在剑法上的教导还是很有效的,让两兄妹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能是还没开始对他们进行个人化风格的指导,让两兄妹的剑路都还停留在“基础”层面。
扎实的基础,给方浩的指导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管说什么,都差不多能一点就通。
“你和你哥性格不同,你更莽,干脆就往快剑走吧。”
顾秋水听着这话,心里有些不忿。
什么叫“莽”?
你怎么能说我一个女孩子莽呢?
我这叫“快剑如风”、“风一样的美少女”好么!
但她现实里却恭敬低头道:“好的,我确实更喜欢快剑,谢谢您的指点!”
方浩感觉一招一招拆解,不如自己换成长剑,一招一招向顾秋水发起进攻,让她更直观、亲身体验到“快剑”的威力。
于是他转身走到武器架旁,将长刀放回去,拿起了一旁的长剑。
“?”
院长们和学员们都双眼大睁。
我靠!
该不会你看了几遍,就学会并掌握了顾家的剑法吧?
不仅掌握了,你还当场拆解,反向指导顾家的人?
自己看一两遍就用出来,和发现招式间的破绽并提供指导,可不是一回事啊。
后者只需要“眼力”、“洞察力”、“解析力”。
而前者除了以上的能力,还需要“悟性”、“记忆力”等更多的能力。
“我第一次用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