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年近五十的这位朋友已至知命之年,然而,当我们展开他人生的画卷时,却遗憾地发现其中呈现出一种看似一事无成的状态。但平心而论,他绝非缺乏聪明才智之人。他头脑敏锐,思维活跃,在交谈中常常能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他拥有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各种挑战的潜力,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按常理来说,他本应在人生的舞台上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陷入如今这般局面呢?我曾反复思索,不断探寻其中的根源。最终发现,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严重缺乏定力。无论面对何种机遇或挑战,他总是难以坚守初心,无法持之以恒地朝着一个目标奋进。做任何事情,他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刚开始时,他或许满怀激情、斗志昂扬,但这份热情很快就如昙花一现般迅速消散。“朝三暮四”“朝秦暮楚”“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几个成语恰似生动的画笔,精准地勾勒出了他的做事状态。他就像一个不停追逐新目标的旅人,却从未在任何一个地方真正扎下根来,用心耕耘。
令人费解的是,他本人对自己的这种状态却毫无觉察,并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相反,他一直固执地强调自己命运不佳,仿佛自己的人生是被上天捉弄的悲剧。他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感慨自己时运不济,却从未反思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而且,他还极其热衷于指点江山、评头论足。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身边小事,他都要发表一番高谈阔论,仿佛自己是无所不知的智者。对我这个朋友,他也同样不例外,时常对我的生活和选择指手画脚,却从未认真倾听过我的意见和建议。
今日,这位朋友向我提出了诸多他自认为“中肯”的建议。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兄啊!千万不要轻易地向那些年轻人或者初学者抛出‘一万小时定律’。你想想看,这定律要求人们在某个领域投入上万小时的学习和实践时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那些初涉某个领域的人来说,如此庞大的时间投入会把他们吓得望而却步的。如今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愿意下这么深的功夫去钻研一件事情了。你要是坚持宣扬这个定律,很可能会大大影响你的招生情况。你再瞧瞧现在很多平台提出的那些口号,多么诱人啊!什么‘三天练出一手好字’‘一周学会二胡’‘一元钱让你涨粉十万’……这些口号迎合了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让人觉得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着的成果。而那些太难的事情,人们往往是不愿意去追随的。”
朋友的这些建议,说实话,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同感。乍一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这些吸引人的口号能够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让人们产生一种可以轻松快速获得成功的错觉。这样一来,平台也能因此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带来不错的效益。然而,对于这些口号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似乎并没有太多人去深入关注。大家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诱惑,却忽略了长远的发展。而我却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在我看来,这些看似诱人的口号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总结起来,一言以蔽之:最后基本都是一事无成,害人又害己。那些被口号吸引的人,可能会在短暂的尝试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从而感到失望和沮丧。他们可能会因此失去对学习和成长的信心,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同时,这些虚假的口号也会误导更多的人,让他们陷入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成功可以轻易获得,从而不愿意付出真正的努力。
当听到这位朋友不仅执迷不悟,还试图游说我接受他的观点时,我毅然决然地顺势谈了自己的看法,立场十分坚定。我深知“一万小时定律”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代表着真正的成长和成就需要时间和努力的积累。我不能被那些虚假的口号所迷惑,更不能让我的学生们陷入这种错误的认知中。我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明白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在自己所追求的领域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我郑重地对他说道:“你要是有时间的话,真应该好好去看看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人士究竟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或者心中的追求的。就拿书法宗师赵子昂来说吧,他每日都能书写一万字。那一笔一划中,凝聚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他的书法作品,如行云流水,笔势雄浑,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生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他在书桌上挥洒汗水,用笔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他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一心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数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地坚持着。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他都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信念和追求。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书法作品,为后人所敬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