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杨将军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不过杨将军立刻也强调道:
“我是第一军的军长,自从鬼子搞这个集团部落以来,我也没有亲自进去了解过里面的真实场景,只是从集团部落中逃出来的战士口中听过,也需要亲自侦查一下,思考破局之法。”
“嘶!”
马良倒嘶了一口气,因为他觉得杨将军说的很对,作为直接作战的指挥员,他比马良还需要了解真实的集团部落。
想了想,马良自问自己加单兵战斗力逆天的杨将军,只要小心点,傍晚进去,在天黑的情况下,在没有重武器的集团部落应该没有安全问题。
“可以,杨将军跟我一起进去!只是一切听从我的指挥。”马良同意了。
二团长此时不干了,喊着:
“我是团长,我也要去!”
马良还没说话,杨将军骂道:
“胡闹,我们都去了,这么多人,目标太大,你留在外面随时接应就行。”
说完之后,马良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大包裹,随意的瘫在地上。
杨将军和二团长一看,这是满地的良民证规格的特殊照片,他们可太熟了。
没等杨将军问为什么,马良就说:
“从里面找跟自己长相相似的照片,等我回来!”
说完马良就转身走了。
离开杨将军等人后,马良一路狂奔,来到大碾子集团部落的外围,偷偷袭击了几个冬季外出打柴取暖的村民,打晕了他们,将他们身上的良民证给搜出来,然后拍照。
完事之后,马良找个地方用移动式打印机打印成黑白照片。
回到集合点,杨将军已经找出了照片,不过他已经猜出了马良想要假良民证混入集团部落,赶紧提醒道:
“特派员,东北的良民证不是那么好伪造的,良民证上的信息量很大,不止需要有照片和家庭资料,甚至还有具体负责人的签名和指纹,不是一个集团部落的良民证一看会发现。”注意,这种照片有名字,证件有左右大拇指指纹,有经办人签字很难伪造 杨将军说的确实有道理!
现在抗战剧里必定会出现的“良民证”是日军侵略期间,为避免社会流民和所谓匪盗及抗战人士等对日军活动的破坏、干扰,确保日军占领区的安全,并用于表示占领区人民对“帝国”效忠的一种身份证明证件,占领区15岁以上的国人均需领取。
但是良民证也是分等级的,日军对东北的控制不是普通人想象得到的,在这个照相都算是奢侈品的时代,日军硬是给东北的天朝人完成了照片加双指纹的这种身份证加户口本似的良民证。
东北的天朝人只要出门,必须随身携带这种极难伪造的良民证,随时接受无处不在的军警宪特的检查,没有良民证就会被当成抗日分子给抓起来。
重则一命呜呼,最轻也是挨上一顿打,然后被勒索一大笔钱后补办良民证。
这也是为何在《悬崖》里周乙在从乡下接回幸存的顾研后第一时间把他用职务之便搞到只贴了顾秋研照片的良民证让顾秋研第一时间印上指模的原因。
而此时在其他日军占领区内,虽然也学着东北的经验开始大搞良民证,但是这种良民证没有照片,也做不到录指纹加照片的奢侈程度。
更多的时候只会用一个硬纸片,或者是布条写上名字加盖几个章就算是个良民证。
象征承认被征服的意义多过实际筛查作用!
这也是为何抗战剧里乡下的土八路都能做到需要的时候就掏出来一个良民证的原因。
因为太好伪造了,只要找到个空白的随便编都行,或者是只要年龄对的上直接借用其他人的就行,反正也没有什么查询系统可以短时间查到。
当然抗战后期,日军控制下的核心地区,如大城市,主要交通要点城市都能做到照片加指纹的良民证。这种简化版的只有名字年龄信息,相当于一个介绍信,谁拿着就是谁一张布条的良民证这也是良民证,就是一张普通的纸,都没有开合功能 不过为了在东北的任务,马良特意在哈城做过几天的环境调查和了解,自然是知道这些的。
马良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大叠南满地区专用的空白良民证,还有十几个不同的印章。
看着这一地的东西,杨将军顿时无语了。
接着马良掏出大碾子集团部落的良民证照片后,杨将军居然觉得这也挺正常。
特派员就是这么无所不能!
这已经是认识马良的抗联战士的共识了!
当然这也导致在恢复和总部的联系后,在建立了安全的地下物资和人员交通线之后,见识了正儿八经的总部特派员。
抗联战士们许愿般的提要求后,特派员的这也不行,那也困难之后,抗联战士们的那个失望啊!
就连抗联高层都偷偷联系总部确认来人是特派员吗?
马良熟练的把类似现在自己伪装的照片往空白的良民证上沾,完事之后,
撅着屁股,趴在一块略微平整一点的石头上,全神贯注的像是临摹古画一般,拿着不同颜色的笔在按照大碾子村民那里搞来的良民证往上填写。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