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如今的情况,大长公主只怕还不曾完全信任向郎君。”顾曜看着纸条,李盛袭无端向向怀提起户部尚书,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言语之中的试探意味不容忽视。
小皇帝点了点头,“这应当是姑姑对我们和对向怀的试探。”
姑姑不会无缘无故说起这个,向怀估计也是心存怀疑,所以才传讯过来提醒。
“她想对户部动手?”顾曜有些疑惑的揣测道。
“这番话透露出来的意思,的确像是向对户部动手,将户部争取过来。”小皇帝轻轻呢喃。
“既然如此,圣还是要看紧户部,免得户部真的被大长公主谋夺而去。”顾曜提醒说道。
小皇帝却摇了摇头,“既然姑姑有心试探,我们一旦阻拦,就会引起怀疑,此前的行动,便也归于前功尽弃。户部尚书是先帝在时就十分信任的老臣,姑姑这样的人,对于先帝留下的人是格外的爱惜与敬重,他不会轻易的去动先帝手中的老人。
对于先帝留下来的人,归附不归附她不要紧,站不站在她身边也不要紧,只要不阻拦她,且对北齐有利,姑姑就不会动他们。姑姑这个人,若是不卷入政事,或许能做个侠客呢!”
明章帝轻笑嘲讽,若是姑姑老老实实的放权,去江湖之中自在逍遥,他们姑侄也走不到如今这一步。
幼年人生之中,先帝嫌弃愚笨,即便是兄长残疾,也不肯选定他为储君
阿娘也怨他,直到兄长出事才重视他几分。
对他好的,唯有姑姑与兄姐。
可是姑姑为了权力背弃了他,阿兄与姑姑是天然的同盟,至于阿姐,他也隐隐觉得,阿姐不会站在他这一边。
所有人都背弃他。
其实他不明白,此前的姑姑,明明更愿意做一个江湖游侠,为什么在游历江湖几年之后就变了个人。
小皇帝想不明白,他干脆不再想,而是继续说道:“户部尚书这个人,他很会自保。知道姑姑这个性子,所以他不站队,只要做好手中的实事。今后无论我与姑姑谁胜,都不会清算他。
所以姑姑应当不会去动户部尚书,而我们这个时候如果去突然拉拢户部尚书,拉拢不拉拢的到不好说,费心送进去的一个人只怕还会因此成为弃子,这一步,不能轻易去走。”
其实顾曜十分怀疑,送进去的那批人,会不会早就成了弃子,但是他并没有开口。
“无论如何,户部都是十分重要的,倘若大长公主见我们不为所动,又是否会顺势去对拉拢户部尚书呢?”顾曜提醒道。
这个时候,明章帝对于李盛袭不会对户部动手的理由竟然是对李盛袭人品的信任。
李盛袭的人品是一回事,但是,若是户部尚书和李盛袭之间有什么小皇帝所不知道的事情,那么明章帝的猜测就会完全不成立。
这位户部尚书,可远没有旁人所想的那么简单。
顾曜目光微沉,李盛袭或许是直到了什么。
不过这一点顾曜没有说出来,而是换了一个说法,委婉的提醒道。
“若是拉拢有用姑姑早就拉拢过去了,又何必再送孟纨进户部呢?”小皇帝不以为意的说道。
李盛袭不就是因为拉拢不来户部尚书,所以才送一个孟纨进去好进一步的把握户部的权力?
顾曜:“”
送孟纨进户部是为了分权,就说明李盛袭对于户部的权力不属于自己非常不满,既然她有心扶持孟纨,谁知道孟纨长成之后,李盛袭会不会想要户部尚书给孟纨让路?
从这一点看,即便是户部尚书和李盛袭之间没有什么,李盛袭的人品也不能继续信了。
她或许君子之风,她或许和先帝兄妹情深。可是一旦一个人成了政客,就绝不会再是高山仰止的君子,至多不过保持本心。至于兄妹情深,先帝已故,还有谁能在感情掣肘?
小皇帝是先帝唯一健全的儿子,李盛袭不是照样没有打算放过?
但是这话他没有说出来,对于小皇帝的自作聪明,他已经见怪不怪。
“即便是如此,圣也不能眼见户部被大长公主的势力渐渐侵食,户部尚书无论怎么说,他终有年老之时,等到户部尚书致仕,大长公主一定会将孟纨扶持去。”
如今朝中三省六部之中,大部分已经归到李盛袭的手中,眼见李盛袭坐大,最后损伤的只会是小皇帝的利益。
“依你所见?”
“开恩科。于明年开春之时再开一次春闱,将新鲜的人才引入朝堂,再破格提拔人才,打破如今的局势。”
小皇帝再初登基之时就已经开过一次恩科,下次再开,应当是明章四年,而明年只是明章三年。
“国朝取士,名正言顺,到时候圣只要随便寻一个理由,即便是长公主想要阻拦,也是有心无力。”顾曜补充说道。
李珩点了点头,“如此一来,倒也好。”
明章元年的时候虽说开了恩科,但是当时他手中的权力不如现在,没能在恩科面做什么文章,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开科而已。
但是如今却有些不同,李盛袭积攒自己的政治势力靠的是先帝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南征北战,还有破格提拔人才,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