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航行十来日,终于踏上了北齐的国土。
北齐脱身于北魏,而北魏当初可比庆国强大得多,是因为叶轻眉的出现,以及庆帝的崛起,才使得北魏分崩离析,被北齐取而代之,庆国则一举成为了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庆国的国力突飞猛进,不可否认有庆帝和朝堂官员的功劳,但主要还是因为叶轻眉,如果没有叶轻眉,庆国不可能在短短二三十年超越北齐。
可惜叶轻眉在看男人的方面,实在差强人意,选中了庆帝这个阴狠的男人。
北齐的国力不如庆国,但在其他方面却是胜过庆国不少的。
比如:文坛。
庆国的文坛是完全被北齐吊打,无论文人数量,还是文化底蕴都远远不如北齐。
在北齐人眼中,庆国其实和蛮人没什么区别,是被北齐人瞧不起的。
这也是为什么,范闲只作了一首《登高》之后,便能在庆国文坛迅速崛起,被庆国文人视为中流砥柱的原因,也是他在祈年殿醉酒诗百篇之后,被庆国上下奉为诗仙,一下跻身为了庆国文人偶像的原因。
庆国文坛实在太需要一个代表性人物了。
简单来说,就是庆国武风更甚,而齐国则是文风更甚。
李承宗一行下船之后,目的地很明确,去往北齐国都上京,但他们并未着急赶路,一路慢慢悠悠,领略着北齐的风土人情。
等他们来到上京城的时候,已经是隆冬时节。
作为北齐的国都,上京城是北齐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繁华程度完全不输于庆国京都,而且上京城还是历朝的国都,有种庆国京都所没有的历史厚重感。
因为李承宗一行并未隐藏身份,踏入北齐国土时,消息便传到了北齐上京城,战豆豆也很给面子,特意派了礼部的官员前来迎接。
除了礼部的官员之外,还有一个熟人。
范府的少爷——范思辙。
和礼部官员简单打过招呼,李承宗便朝范思辙招了招手。
“见过三殿下。”
“上马车聊聊。”
李承宗带着范思辙上了马车,问道:“你怎么来上京城了?”
如果李承宗没记错的话,范思辙来北齐是因为牵扯到原剧情中的抱月楼一案,可如今抱月楼一案没有发生,柳如玉和范建怎么会把范思辙送来北齐?
“我哥让我的来的,而且我也觉得自己该出来闯一闯。”
李承宗点点头,笑道:“我可听说北齐人很仇视我们庆国人,你一个户部尚书之子来了上京城,竟然你还能安安稳稳的活着,看来你哥在北齐混的不错。”
尽管是在马车中,范思辙还是压低了声音道:“殿下,我嫂子除了晨郡主之外,还有北齐圣女,上京城的人自然不敢对我怎么样。”
海棠朵朵可不是你嫂子,那位北齐皇帝才是你嫂子。
李承宗心里如此想着,继续问道:“感觉北齐怎么样?”
对于范思辙这个人,他还是很看好的。
在范建退下去之后,范思辙便是最好的户部尚书人选,而这种六部尚书的高级官员人选,必须得一心向着庆国。
“感觉挺不错的。”
李承宗哦了一声,正要开口,突然有东西袭来,狠狠的砸在了马车上,随后便是一阵阵的喝骂声传来,诸如庆狗滚出去之类的言语。
这让李承宗一下就想到了庆余年中的剧情,范闲被北齐人砸骂,最后竖棋挑衅北齐的场面,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会遇见这样的事。
“停车。”
马车停下,李承宗从车厢里出来,迎面便飞来了鸡蛋和菜叶。
“滚,庆狗滚出去。”
“我们上京城不欢迎庆国人。”
“……”
听着街道两旁传来的怒骂声,李承宗可没有范闲那么好的脾气,浑身真气鼓荡,将飞来的鸡蛋和菜叶给震飞了回去。
瞬间,被无差别攻击的百姓便倒下了一大片。
一时间,再无喝骂之声,反而响起了哀嚎。
李承宗看向旁边的护卫的礼部官员,淡淡笑道:“陈尚书,本王听说你们北齐自负礼仪之邦,视我等庆国人如蛮夷,难道说这便是你们的待客之道,还是说你们北齐想借百姓之手给本王来个下马威?”
姓陈的礼部尚书好似没看见那些倒地哀嚎的百姓一般,慢悠悠道:“我朝百姓忧心国事,庆国陈兵边境,对我朝虎视眈眈,所以他们对于庆国之人难免有些怨恨,还望三殿下谅解。”
李承宗扫了眼两边的人群,似笑非笑道:“应该不只有百姓吧。”
“听闻三殿下乃是大宗师,军中坊间的习武之人,想要向三殿下讨教,这些人不识大体,再加上三殿下是庆国皇子,此行又是私行,刺杀暗箭可都说不准,三殿下还是躲回马车的好。”
李承宗乐了,“陈尚书,你真是礼部尚书?”
“三殿下此话何意?”
“我就想问问,你如此之蠢,是怎么坐上礼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不管本王此行是否代表庆国,本王都是庆国三皇子,若本王死在了你们上京城,你以为庆国会不会跟你们北齐开战?”
李承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