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经阁,赵佶心情还是不错的。
国师算是松口了。
至于那个自愿的问题,作为皇帝,他从不觉得让一个人自愿去做一件事,有什么困难的。
“去想任何办法,一定要让瑶琴郡主、自愿嫁入明国。
瑶琴郡主如今在古墓派,时间上、距离四月份恐怕已经有些来不及了,不过没关系,晚一些朱厚照肯定也不会介意的。
当然,若是能在四月份前成功,那就更好了。
总之、尽可能让瑶琴郡主参加朱厚照四月份的选妃。”赵佶肃声道。
“是,臣这就从瑶琴郡主的家人入手,以最快的速度来往两地传信。”
····
各国之间,围绕着朱厚照四月份的选妃之事,越发热闹。
大明本身,更是如此。
当圣武帝突破天人之境的事情落下,所有的话题、就全部转到了立后选妃之事上。
越来越多的武林中人,来到了大明京城。
不过三月上旬、中旬,朝廷最关注的京城之事,还是再次举行的文试科举、和军事科举。
本来三年的一次的文试科举,变成了连续三年一年一次。
每一次录取的人数,还要远超以往。
但没人敢反对。
一是朝廷拿下的官员太多,速度太快,朝廷需要更多的新官员。
二更是不想为此得罪陛下和大明所有举子。
每年一次的科举,大明举子可谓是最高兴的人,谁反对就是跟他们为敌。
军事科举就不用说了,已经确定每年都会进行。
大明需要更多的军中文职。
三月十一。
朱厚照在顾惜朝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了越发完善的军学院。
去年,顾惜朝建议将各新军原教导员,都召到军学院,重新培训。
朱厚照同意了,将此事全权交给顾惜朝。
顾惜朝行动很快速,一两个月的时间准备,十二月十日正式开课。
如今正好三个月整。
朱厚照此来,是给这共五百多位经过重新培训的教导员,一点鼓励和训示的,跟之前第一批教导员差不多。
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朱厚照跟顾惜朝离去。
顾惜朝向朱厚照说着这批教导员中,最为出色的一批人,可以重点培养。
朱厚照很放心的都交给顾惜朝去做。
“老顾,朕准备、今年再成立四个新军,军指挥使和兵员都有。
北方边境组建三个军,那里有两个先天之境的将军,可以当军指挥使。
还有一个军,朕会派遣到老王麾下,成为老王的嫡系部队,给他凑齐三个军、十一万多人。
有这十一万多大军,以老王的本事,用不了多久,大部分的天人之境都绝不是对手。
这三个军的军中文职,你要配合好,帮助加深老王的影响力。
最后一个军,会由鲁地的戚景通担任军指挥使,建立一支新的水军。
所有的军中文职方面,你都要准备好。”朱厚照有些期待的道。
将军自然是带领完全熟悉、亲近的军队,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战力。
所以大明的新军,是不能轻易调换军指挥使的。
那样会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结果,哪怕有教导员的存在,也对战力的影响很大。
天下诸国的军队皆是如此。
而想让一位将军的实力,发挥出最完美、巅峰的地步,那最好为他建立一支真正的嫡系军队。
这对国家来说,肯定是不好的。
但事实就是这样,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现在的大明中,有实力能让朱厚照为其建立一支嫡系军队的人,也只有老王一人。
此时,北方边境的情况,老王都已经掌握清楚。
两人合计今年,将北方边境的边军,组建成三个新军。
朱厚照决定,其中一支调到老王麾下,并同他带去边境的那两个军,共三个军作为老王的嫡系,伴随着老王一同成长,将实力一步步推至到巅峰。
未来,老王对这三个军的影响力,肯定是要大过朝廷的。
对此,朱厚照不在乎。
他巴不得大明有更多这样的情况出现。
可惜,目前为止,只有老王一个人,有实力组建嫡系部队。
其他的那些军指挥使,除了李靖的潜力还没有看到极限外,一个军便是他们的极限了。
伍云召未来的极限,或许能达到两个军,具体要看他自己。
总而言之,其他军指挥使,根本没有为他们组建嫡系的必要。
那样只会是得不偿失。
唯有老王这样,能统帅多个军的人物,才有必要,让其实力完美发挥出来。
顾惜朝目光迟疑了下,他本能的反对这种不利于陛下权威之事。
可也清楚,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他没法阻止。
只能点下头道:“臣明白,臣会让这三个军的教导员、还有军中文职,都全力配合王大都督。
如今大明有一千七百四十三位合格的教导员,能满足十一个新军的所需,再加上今年军事科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