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果真来了吗?”
“来了。”
“诸葛亮讲的竟然是真的……”
十二月十八日傍晚,孟达坐在私邸的厅堂之中,面前只有孟川和李辅两个人。
自从孟川带回来了诸葛亮的信,孟达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经常在半夜惊醒,浑身大汗淋漓。
诸葛亮的信带给他的恐惧与震撼,不仅仅是司马懿竟然会以大魏国骠骑将军、舞阳侯之尊赤裸裸欺骗他,也不仅仅是魏军铁骑竟然真的八天就从宛城杀到了上庸城。
更重要的是孟达想不明白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把时间推算的这么准的,按照孟川的解释,宛城魏军已经被汉军渗透成了筛子。
孟达缓缓站起身来,看着厅堂之外逐渐要落下的夕阳,经过了十多天的痛苦折磨,他终于等来了取他命的魏军。
但他不仅没有感觉到害怕,反而有一种劫后余生的轻松,当诸葛亮在信中讲的一一实现,他已经不会怀疑自己可以在司马懿布下的这个危局中全身而退了。
“川儿,登轼,上庸城防就按照王平将军之前的部属来安排吧。”
“遵命!”孟川和李辅对视了一眼,领命而去。
出了厅堂,李辅喊住了孟川,他此刻心中还有最后一个疑问:“公子,我们果真要拘捕邓领军吗?”
孟川点了点头:“郡尉,王将军说过,守城必须上下一心,尤其忌惮出现里通外敌之人。”
“邓贤之前不是已经联络你,要你和他一起做内应,策应司马懿率领的魏军?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李辅无言,那日孟川回上庸,并当众交出诸葛亮的信之后,上庸城一时间人心惶惶,但在这个节骨眼,孟川却秘密联系了李辅。
孟川告诉李辅,邓贤已经投靠司马懿,并且不久之后就要拉他下水,而就在孟川透露这个消息后不久,邓贤果真找来了。
李辅本人跟随孟达多年,深受信任,虽然李辅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焦虑未来上庸城的危机,但背叛孟达投靠司马懿这件事还是让他犹豫。
而孟川提前的警告又让他明白,在未来魏军进攻上庸城的过程中,胜利大概率不属于看似强大的魏军,而是属于孟川以及站在孟川身后的汉军。
“末将明白了。”李辅听了施礼说道,他与邓贤一同跟随孟达多年,如今骤然对邓贤下手,他心有不忍,但形势比人强,如今他也不能说些什么了。
孟川看李辅已经同意,便不再耽搁时间,和李辅交代几句便打马而去。
孟川率领亲军在上庸城街道上飞驰,周围却看不到多少行人,如今的上庸城上下,也都有了一派肃杀之气。
他交出诸葛亮的信不久,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了上庸城以西,孟川知道,那就是王平和费祎率领的汉军。
不出王平和费祎的预料,孟达在惊慌之余就要闭城自守,这个时候,孟川拿出了最后一个杀手锏,那就是费祎交给他的司马懿给孟达的那封信。
孟川还清晰记得自己拿出第二封信时候的情形。
“父亲,费参军在交给我诸葛丞相的信时,还给了我另一封信。”孟川走上了大堂,缓缓说道。
“还有一封信?”
“没错,是一封密信,而且这封密信正在父亲几案之上。”
“几案之上?”孟达越发不解,看了看几案,上面盒子里还有司马懿给他送来的信,他突然反应过来,失声说道:“难道?!”
惊异的表情同时间出现在孟达、邓贤和在场文武的脸上。
孟川点点头,在大堂之中站定说道:“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
孟达颤颤巍巍打开孟川递来的绢帛,和诸葛亮一样的字迹,内容又和司马懿给他的一模一样。
孟达瘫坐下来,知道现在自己除了打开城门迎接汉军,再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终于,费祎带着先锋营的汉军再次出现在了上庸城,而上一次汉军出现在这里,还是7年之前。
“费参军!”孟川奔到了上庸城西一处独立院落,这里本来是上庸城防营的营房,汉军抵达后改成了费祎的临时驻地。
“父亲已经同意了,邓贤可以拿下了!”孟川奔到了费祎面前,脸上因为兴奋而微微泛红。
“长流辛苦了,此事最好由你来亲自去做。”费祎放下了笔,在汉军抵达上庸城后,上庸城的防务就已经逐渐完成了替换。
王平率领的汉军主力并没有靠近上庸,进入上庸城的只有费祎带领的先锋营一部,这既是为了下一步行动,同时也是一种保障措施,保障上庸城内部军力的替换可以有序进行,不过费祎敢于亲自带人入城还是显露出了他身为丞相府参军的担当。
此时,上庸城的核心力量已经逐渐转移到了以孟川、李辅、王冲等人为首的少壮派手里,邓贤此时已经被软禁在自己府邸之中,真正把他捉捕将彻底宣告亲魏势力在上庸城的覆灭,这件事由孟川去做,有利于战后上庸城的布局,至少费祎是这样策划的。
“我明白了。”孟川郑重施礼说道,费祎淡然自若的风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