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北,辽国与其他藩国颇有些不同,与其类似的还有邢国。
两者都拥有着庞大的和平教信徒,或者说,它本就是和平教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涓涓细流一般的移民根本就无法改变整个国家的属性,或者说是信仰。
也就是如此,初代辽王,被誉为戏剧大王,马王,高祖大王的皇四子朱存桓进行了一番改革。
或者说,学贯中西的他看到了欧洲的宗教改革,也进行了一番改革:
“一切归于古兰经”
也就是说,不承认古兰经以外的述说和注经。
就像儒家的四书五经一样,表面上只有十几万字,但是各种注释加在一起几十上百万。
古兰经也是如此,后来人持续的不断注释,规模日趋庞大,每一个字句都有不同的讲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系。
改革是一整套的,如摈弃圆顶寺庙,采用东方式;废除波斯文和阿拉伯文,采用汉字书写古兰经;废除阿訇世袭制,采用任免制;建立和平教会,由国王任免各地主教……
辽国的这一通改革,可谓是石破天惊,立马在整个和平教世界掀起了波澜,甚至影响广泛,有了不少的信徒。
也是如此,自初代辽王开始,就自称苏丹。
而如今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辽王也是蠢蠢欲动,想要哈里发的称号。
如果说苏丹是国王的意思,那哈力发就相当于和平教世界的皇帝。
当年奥斯曼帝国可是直接打入埃及,灭亡了马穆留克王朝,抢到了哈里发头衔。
像是邢国,一字不改地照抄辽国,也自称苏丹,这就让辽国不满了:
好好的小弟,凭什么跟我一样的地位?
如果说和平教世界和东方世界有个共同点的话,那么就是对于宦官的使用。
辽王就是如此,他对宦官的喜爱超过了对文官的任用。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初代辽王革新了宗教,让整个辽国焕然一新,但同样,和平教也彻底融入辽国。
教士和文官们是藩廷重要组成部分。
而众所周知,无论是和平教还是儒家,对于君主的管束都是最严的,规矩极多,平常斗来斗去,但却对君主一视同仁。
例如,和平教不允许喝酒,儒家也打杆子往上爬,言语喝酒影响朝政。
逼不得已,第三代辽王就恢复了司礼监,易命为承礼监,负责对峙前朝。
于是,偌大的辽国政治一分为三,文官、教士、宦官,三足鼎立,呈现平衡态势,辽王倒是居中调和,游刃有余。
马穆克是典型的混血儿,信仰也颇为繁杂,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内相——承礼司掌印太监。
他看着辽王眉头不展,轻声道:“这天使,来者不善呀!”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辽王眯着眼睛:“新帝到底是打着什么算盘?”
“奴婢派人去查看,美人不收,金银也不要,显然心里有点盘算。”
马穆克低眉顺眼地在一旁伺候着,大大的茶壶中倾倒出一杯杯美酒,香气四溢。
辽王端起就是一饮而尽。
对普通人约束极严的禁酒令,对他这个国王来说等同于无。
当然了,那些教士们眼里只有国王,贵族和文官是丝毫不见,甚至自己私底下都偷着喝。
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他这个百姓点灯。
脸色微微涨红,辽王美酒入喉,脾气倒是放开了不少:
“人家这是所图甚大,莫不是贪图军权?”
“或者说,对我辽国的试探?”
越说,辽王越是心惊。
今年参加新帝的登基大典,秦王成为了杀鸡骇猴的那只鸡,震慑了数十个藩王。
那可是东南之长,诸侯之伯,就这么的被勒令成了太上王了。
辽国在西北建立霸权,六国之长,可以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若不是忌惮着朝廷,早就一股脑地合并了。
到时候六国合并,区区的哈里发之位不是手到擒来吗?
“难道,陛下是对我辽国不满?”
“奴婢估计,倒是有那么几分!”马穆克低声捶腿:“不过,教训罗刹国,倒也是真的。”
“你说的在理!”辽王点头,目光炯炯的盯着他:“你去安排人,无论是窃听,还是诱惑,都要给我把天使的目的打听出来!”
“事关紧要!”
此时,玉京城的驻藩使馆,却是一片热闹,歌舞喧嚣。
按照宗藩条例,大明向各国派遣使臣,负责上传下达,兼收集情报,监督之责。
亲藩为钦使,外藩为公使,其他各国为大使。
而诸藩自然也向北京城派遣驻京使。
这是相对的。
与历史上那些监国使臣不同,钦使的权责并不重,主要是监督,看看藩国有没有违背宗藩条例。
如违背嫡长子继承制,或者宠妾灭妻,亦或者宗室造反,藩王逾矩等。
一旦有所察觉,他们第一时间会上报给朝廷,而不是自己行动,没有主观能动性。
这种差遣轻松自如,随时收受藩国的好处,可谓一等一的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