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赢政召见等人前往蓟城王宫,商议屠韩灭魏还是灭楚计划。
最后众人还是同意李斯的建议先灭楚,而韩非在知道不在灭韩以后不由的松了一口气,一个个新进的将军是争先恐后,就在众人争论不休谁带多是兵灭楚的时候。
李信终于咬牙,大声说道:“大王,臣以为,二十万足够!”
夏禾不由皱了皱眉,历史不会又要重演吧?
李信对着嬴政一拱手,道:“臣以为,隔绝江淮,攻取淮北,用兵二十万决战,已然是牛刀杀鸡。”
王翦王贲等人也都纷纷沉思起来。
嬴政听到这里,最后将目光看向夏禾,问道:“太傅以为,李将军所言可否。”
李信也有些激动的看向夏禾,只要夏禾说一声,那这个灭楚的大将就必然是他了。
他至从跟随夏禾以来,从一个小小百夫,成为了今日的卑将军!
在秦国的崛起,不可谓不快,夏禾长叹一声,说道:“李信,伐楚之战,贵在正,不在奇,希望汝能谨记。”
嬴政听到这里,岂有不明白夏禾的意思,李信为主将,章邯,赵佗等为副将,在退朝以后,夏禾将一份竹简交给了李信。
此时,岁至冬末,万物复苏。
咸阳宫出现了大喜之事,樊妃诞下麒麟儿,公子扶苏出世!
八日后,楚国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下水来。晨光勉强穿透厚重的云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梁柱间,却照不亮众臣脸上的阴霾。
项燕,这位楚国最后的战神,其身影虽未亲临,但那股不屈的战意仿佛仍弥漫在空气中,与周遭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
项梁,身披重甲,眼神坚毅,立于朝堂一隅,身旁围绕着几位同样神色凝重的贵族,他们的目光不时交汇,无声中传递着彼此的决意与信任。
而来自两淮之地的郡守,风尘仆仆,脸上还挂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却也难掩其眉宇间的焦急与坚定,他们匆匆入殿,步伐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朝堂之中,议论声虽低却急,如同暴风雨前的低吟。每一句话语,都承载着对楚国命运的忧虑与抗争的决心。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到极点的紧张,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楚国国都,这座昔日繁华的城池,如今却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于秦军的铁蹄之下。
老世族们,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家族,此刻摒弃了往日的恩怨,齐聚一堂,只为共商对抗强敌的大计。
他们深知,在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较量中,任何私心杂念都将化为泡影。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朝堂的沉寂,一名信使满头大汗地闯入,手中紧握着一份密信。
他颤抖着声音,将前线传来的噩耗通报给众人~~项燕,这位楚国的守护神,在与秦军的激战中不幸战死沙场。
消息如晴天霹雳,瞬间在朝堂内炸响,众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与绝望在每个人心中蔓延开来。
然而,在这绝望的深渊之中,却也有不屈的火种悄然点燃。
项梁猛然站起,双目如炬,声音坚定而有力:“项将军虽去,但其精神永存!我等身为楚人,岂能坐视家国沦丧?今日,我等当齐心协力,共赴国难,誓死守护这片土地!”
随着项梁的话语落下,朝堂之上,众臣纷纷响应,誓言响彻云霄,仿佛连天际的乌云都为之颤抖。一场关乎楚国命运的抗争,就此拉开序幕。
另一边,李信截取楚国众人的退路,一处是南,一处是江夏故地。
李信需要一战,彻底的证明自己,当初,在朝会之时,李信谋划的灭除方略无疑是被秦国上下都认可的,李信需要证明自己,王贲固然是将才,他李信更是将才。
在灭魏的时候,杨端和辛胜皆相继任了夏禾和王贲的副将,然而,在灭燕之中,他李信立下了最为让人称道的长驱千里追击燕军残部,此战是攻灭楚国,楚国最大,也是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国家,如果他成功了,千古青史。
十余日后,夜幕低垂,营帐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嬴政与夏禾紧锁的眉头和手中颤抖的书信。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到极点的沉默,只余下纸张翻动时细微的沙沙声,如同即将爆发的风暴前兆。
嬴政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字里行间,仿佛要直视那千里之外的叛逆之心。他的拳头不自觉地紧握,骨节发白,透露出帝王少有的失控与愤怒。
夏禾则是一脸凝重,双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她的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既孤独又坚定,仿佛即将踏入一场无归的征途。
“李信……他竟敢!”嬴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愤怒。
嬴政猛地站起,身上的王袍随着动作猎猎作响,如同即将展翅的苍龙,誓要一决南中,挽回王权的尊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