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也不明白,不过她一看李征看着她就知道这人又在欺负人。
解决通政司问题的办法肯定及简单又好用,而且还跟他有关。
元春遂道:“大王恕罪,贾氏素来只擅长忠君报国,并不擅长帷幄庙算。”
李征听的赞叹不已:“通政使使十分忠君报国的,二圣有目共睹。”
这话倒不全都是揶揄,今天大朝上别人都不敢站出来支持皇帝,贾政第一个站出来,那的确是对皇帝很忠诚。
但是他这忠诚有余手段不足。
这还是那个原著中被几个门子略施手段便无计可施的贾政。
贾政不觉着羞耻,我是能力不足,但我不耻下……那个请教啊。
遂拜请:“望大王不以臣鄙陋而教。”
李征想想,委婉询问道:“主事一级官员,可否各部门互调?”
“不容易!”贾政明忧虑道,“应天府那边的人也不怎么好用,各自居心叵测。太仆寺人少,且不能调动,史鼎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马种研究。”
……
傻的可爱的一个人。
贾母一瞧,笑道:“大王,小儿愚钝,他可想不出那么多好的法子。”
“他这不是愚钝,只是要保证通政司能为皇帝如臂使指。故要从皇帝信用之臣手底下调人。”李征道,“这不现实,也不合算。应天府阎丽亨手下人员捉襟见肘,若是从他手里要人,本身损害应天府业务能力,通政司那些奸胥猾吏调过去更会让应天府重新落入别人手中。”
“不错,更会让人以为荣宁二府有什么想法。”贾政点着头。
李征短促叹息,跟贾政说话就不能拐弯抹角提醒他、教育他、培养他。
该想到的他想不到,不该想到的他乱想。
于是道:“五城兵马司反贼那么多,找几个理由将那些奸胥猾吏停职留薪,位置不就空出来了?”
贾政道:“陛下也是这样考虑,可从哪里找补充?”
李征就问国朝通政司的法定职责。
“不外乎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只要能保证这一职责,其它的反倒其次,那是衙门里的人依仗本衙权力而外延之特权。”贾政在这点上看的还是很清楚的。
李征反问他:“既是这样,找一些腿脚勤快的、渴望能安稳在通政司立足的不就是了?”
贾政更迷茫,你说的每个字我都懂,可我上哪找人去?
“翰林院养着那么多闲得发慌的低级官员,他们难道连最起码的文字工作都不能做?国子监养着那么多品级低的,难道他们勉强只能吃个半饱、早被官场磨平了棱角,还嫌弃在通政司以‘实习’为名历练?”李征只好摆开了说。
贾政以手加额,他完全没想到这些。
皇朝的翰林院可是个要紧衙门,里面的权力斗争很激烈,皇帝培养的官员在里面镀金,外廷文官集团的储备官员在里面随时等待内阁的召唤。
还有一批没落贵勋子弟,通过科举勉强实现了翻身。
这里面的官员,可全都是每年一次考核的人才,至少他们熟悉朝廷中枢各衙运行程序。
从这里调过来十来个六七品五六品官员便足以维持通政司的日常运转。
而且倘若选拔皇帝培养的年轻官员,他们没有退路只能争取彻底取代原来的通政司官员。
而国子监那帮整天吃茶磕盐水煮豆子的,正如李征所言那样,他们都快穷的瘦成猴儿了还会挑拣?
“臣这就去办!”贾政振奋。
“先别忙!”李征叮嘱,“下手要快,决不能给那帮在太上皇的孙子面前吃吃喝喝的机会,同时你也要做好被攻讦的准备。通政司一旦完成改变,二圣必定要将一些衙门之权分给通政司,你可别让什么福王鲁王,什么周延儒温体仁给找准把柄罢官了。”
“还有四王六公这些人。”贾母道。
贾政会意,便提起半天前二圣不约而同与他说过的话。
“那只是提醒你,通政司掌权则激化矛盾,让你什么时候也不要失去希望,二圣知道你忠心耿耿。”李征猜测说。
贾政便要去,剩下的事情他会做。
而且也不用他亲自去跑。
尽快挑选出人手,而后便等待五城兵马司的通报。
通报一到,通政司该抓的全抓走,从翰林院和国子监调过来的人立马填补空白。
李征叫住他再提醒:“切莫立即给官职,只给一部分差遣,名为实习期。或者一年或者半年,总之要让这些人既做事又没有资格寻求权力延伸。不过如此一来别人的矛头都会指向你,你这个通政司主官大约要被弹劾。”
贾政得了妙计,如今正信心十足,当时便打了包票:“无非是被他们弹劾的丢官去职,只要通政司在陛下手中,臣何惧被弹劾。”
李征笑而不语。
忠诚是很好的品格,但你这能力还得练。
官场上耍流氓那一招,贾政是绝对学不会的,不是他学不坏,而是他总端着。
另外,他将来要吃亏恐怕也要吃亏在用人上。
他身边养着的那几个所谓的清客,好像叫什么詹光单聘仁者,这些虽然也是孔孟门徒,却比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