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沈清远叹了口气。
这县令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欢迎难民停留在这里,甚至是入城补充物资都不行。
他们除了继续往前走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好在他们现在粮食还够坚持一段时间。
天气没那么热了之后,人和牲畜对水的需求也在减少。
而且再冷下去,怕是就会下雪了。
届时他们可以融化雪来取水。
沈清远让家里人都拿好包袱,给骡子牛重新安回车板。
其他梨树村的人看到沈秀才家的动作也都默契的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准备跟着衙役走。
渐渐地原地哭泣的人越来越少,跟着队伍慢慢离开的人越来越多。
原本还想不蒸馒头争口气留下静坐示威的人,在看到周围没剩几个人之后,也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拎着包袱小跑着追上前面的队伍。
四名小衙役只管看着舆图带路,一路上走累了就停下休息吃东西,休息够了就继续赶路,丝毫没有考虑难民队伍能不能跟得上的意思。
可这回三百多人的难民队伍竟然一个掉队的都没有,全都自动自觉的跟上了。
甚至比之前20名衙役护送大家时走的还快。
这份诡异的和谐一直维持到离开泗确县的第五天,也是他们迎来第一场初雪的日子。
沈圆圆从怀里掏出一块冰凉发硬的玉米白面饼子,塞到嘴里咬了一口。
用牙齿慢慢的磨着,饼子又凉又硬,需要用口腔的温度慢慢把它软化之后才能咽下去。
她实在太饿了,隐约觉得有些胃疼,需要先补充一点食物。
走了一上午,等到下午快要找地方休息的时候,天突然就变了。
成片的雪花漫天飞洒,很快就给路面和树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
等队伍紧急停下躲避风雪的时候,附近已经找不到还干着的枯枝了。
大多树枝都被大雪浸的半湿,即使沈圆圆从空间里偷偷拿出来了打火机都半天没能点着火堆。
沈圆圆蹲在大伯二伯紧急拉起来的油布帐篷里,眼巴巴的瞅着沈清远在那费劲的生火。
只有火生起来,他们才能吃点热乎饭。
“咔哒,咔哒”沈清远举着打火机对准相对干爽一点的小树枝,可点了半天,打火机都烫手了,树枝也没点着。
“这都挪到帐篷里点了,还是点不着!
闺女你在进去一趟,咱家仓库里还有一箱酒精块,你帮我拿出来点。”沈清远靠近闺女小声说道。
“好咧,四五块就够了吧。”
“拿三块就行。”
虽然家里有一大纸壳箱约莫一千块的酒精块,可这东西不可再生,用一块少一块。
沈清远从闺女袖子里接过三块蓝色的酒精块,逐一掰碎扔到柴火堆里,又用打火机去点。
柴火很顺利的被点着了,因为潮湿不好烧,发出阵阵浓烟。
即便如此也引来不少人家羡慕的眼神。
等到火势旺起来,梨树村的人家和四名衙役都来借火种。
村里人的规矩就是一小捆柴火换一根火种,大家都很默契的捡来树枝跟老沈家换,沈清远也很痛快的给来人换了。
不久后一堆堆烟尘伴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出现在这片旷野中。
好歹有口热乎水喝了,总比之前干挺着要好的多。
许是这两年被憋得狠了,这场雪竟是一下就下了整整一天一夜。
官道上、林子里到处都是厚厚的一层积雪。
沈清远搓着双手裹着厚厚的棉衣坐在火堆旁边对着妻子说:
“没想到,这雪比我预想中的来的还要早。”
夏芸娘停下手里的针线活,叹了口气跟着说道:
“是啊,而且下的还这么大。
今早二嫂回来还说,她有听到那几个衙役在商量说想把我们扔在这自己先回城。”
大嫂二嫂需要忙着准备一家的吃食,她就负责给家里人改改衣服,做副厚实的棉手套。
他们往后需要顶风冒雪赶路的日子少不了,要想平平安安的走到目的地,需要准备的事情多着呢。
“他们爱去哪去哪,我看这几个人跟着也没啥用,真来了山匪,还不一定谁保护谁呢。”沈清远嗤笑一声。
“等到下个县城了,还是得想办法进城一趟,我想去看看能不能买些木炭回来。”
这玩意儿好烧且发热时间长,还可以在牛车骡车上放个炭盆,到时候在打上车厢,老人和孩子也能进去暖和暖和。
“可惜咱不会搭烧炭的窑,我听说只要有结构图,那玩意不难弄。”
沈圆圆也插话道。
边说边心里暗自嘀咕:要是系统肯让我们联网就好了,自己就可以上网查一查烧炭的土窑是怎么搭的。
“唉,说这些都是没谱的事,还不如先把车厢做出来,就算没有炭盆也比直接这么走强啊。”
沈清远拍了拍身上沾染的木柴燃烧爆出来的灰,起身准备找大哥二哥做车厢去。
粮食随吃随少,眼下牛车和骡车上拉的东西已经不那么多了,做两个车厢搭上去也拉得动。
沈老大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