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这是年头在建立学校时,就已经设立下来的计划。
会根据在校学子的学习情况,然后评估何时开科举。
而这个评估会放的很低。
这主要是因为,雁云城包括辽东城,属于自己人的基层人员太少了。
科举可以有效筛选人才,为公职空缺的基层单位填补进去。
而细数整个雁云城,基层空缺足足有三千多位置。
这三千多位置,之前都是用外包方式,给出报酬,让有能力的百姓们去做。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需要稳定的基层人员,这样帝国传输下去的指令,才可以落实到他们这一级,然后由他们再继续落实下去。
换句话说。
一个主意从他李宽而出,下放到朝廷变成分支的几个点,下放到中层分支就变成几十个点,下放到基层就变成几百、甚至几千个点。
如此一来,一件事细分到那么多岗位去做,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会太重,而且也能借此用公粮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这也给学校为何读书,一个输出位置。
为….
建设帝国、或者当官员等等而读书!
而且开设科举,让寒门仕子也可以上位,这可是远别于大唐的只有世族人才能当人上人的理念。
整体模式,还是类似于后世现代都市的模式。
开设科举。
李宽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郭守敬,而是在不断深思。
他的位置与郭守敬不同,郭守敬是提出者,科举开设对读书人有益,是单方面的去考虑,而他李宽是决策者,需要更多方面考虑。
比如。
开设科举会不会影响中年人,老年人,还有在职的那些工作岗位等等。
需要考虑各行各业。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决策,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科举的话….
李宽深思许久,几乎可以确定现如今大炎的政治体,很适合开展科举,便点头道:“那就,执行下去吧。”
“时间,定在四个月后。”
“科举的一切议题,都要以实际问题展开,而不是只考虑大唐那一套纸上谈兵。”
“固然,大唐那一套我们也要,但比例最多占据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要考虑务实。”
郭守敬激动的拱拱手道:“陛下,臣明白!”
他快速退下。
….….….….….….
翌日。
一则重磅消息,席卷整个雁云城。
雁云城!
不,是整个大炎,都要开设科举!
这一下子,让整个雁云城读书人都为之沸腾。
其实….
雁云城内也没有多少读书人。
读书人金贵,大唐给出的待遇都很好。
再加上此次蝗灾,幽州逃难百姓们从幽州到雁云城,这一路跋山涉水,艰难险阻,许多饿肚子的读书人听听都害怕。
毕竟,这瘦胳膊细腿的,哪敢经此长途跋涉来大炎?
所以幽州饿肚子的读书人,基本都是往长安城方向逃难。
而因为他们是读书人,在长安城待遇也要比普通难民好很多。
如今雁云城内的读书人,占大比例的还是当初被突厥、高句丽、梁国等俘虏而来的。
也就是曾经是奴隶。
这些读书人成为奴隶饱受痛苦,早就不盼望什么读书出人头地,能活着已然是不错。
所以他们把救了他们的大炎,是真正当家的,而大炎建立后,许多读书人则是被官方征召去当教师。
故此,科举消息传出这一日。
雁云城内的教师群体,最为沸腾。
他们没想到,曾经被奴隶后失去的理想,读书出人头地,竟然….可以在这片土地出现!
科举….科举!
若是要追溯上一次何时开启,在整个汉人历史中,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时光冉冉。
谁也没有想到,科举再开,大隋没了,而开启科举的也不是大唐,而是,他们脚下这个崭新的帝国,大炎!!
这让教师们,彻底沸腾!
而赵阳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是代城县县令的师爷,但是因为幽州蝗灾,朝廷降旨处置了几位官员,而代城县县令就在其中。
赵阳听到风声的时候,为了怕被怪罪,就已经悄然离去。
他没有去长安,也没有去大唐其他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北上,跟随又一只前往大炎的难民队伍,来到了大炎。
大炎在他来的那时候,总共一城,雁云城,以及其所属的六镇。
他原本是在淡水镇生活,不过,因为自己曾经当官的经验,赵阳很明白一个人该往高处走的道理,自然就来了雁云城生活。
京都的机会,总是比其他地方的要多一些的,。
来后这些天,雁云城又兴办了好几处学校,教室不够对外招聘要读书人,赵阳凭借自己的才华,快速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用法,便通过了面试,在一家小学教学。
有吃有喝有住也有工作,再看邻居包括整个雁云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