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顿时五味杂陈,正欲张口安慰或是询问详情,却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而此刻,村子的角落里,关于老谢家的各种流言蜚语早已如野草般蔓延开来。
村民们私下议论纷纷,多数人都认为,遭受如此打击的谢家人恐怕短时间内不会愿意再踏入这个让他们心寒的地方。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一阵突兀的车轮声划破了乡村的宁静,那声音由远及近,最终停在了谢家的大门口。
村民们先是惊讶,还以为是哪位领导微服私访到了此地,但很快,疑惑的声音便此起彼伏:“谢家那帮子人,还真舍得回来啊?”
“没错,这不是已经快要迈进家门了吗!”
有人肯定地回答,话语中带着些许玩味。
“去看看,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村民们对于任何新鲜事总是充满了好奇,一时间,众人如同潮水般涌向谢家,都想亲眼目睹一番。
当听说小宝考取了华清大学的消息时,乡亲们的目光里满是羡慕与惊叹。
在这个时代,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比荣耀的事情,更何况谢家一口气出了四位,且全是来自名牌学府,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
至于谢家夫妇在京市的种种事迹,虽然之前大伙儿通过各种渠道已有所耳闻,但当这一切从他们口中亲自说出来时,却别有一番风味。
特别是许秀芳,几年京市生活的浸染,让她周身散发出一股贵气,谈吐间不经意流露出的人情练达,让她即便站在朴实的村民之中,也显得格外出众。
再加之谢家两口子交谈时,不时夹杂的文雅词汇,让村里的乡亲们既新奇又有些跟不上节奏,愈发感受到谢家这些年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从前那个简单朴素的家庭,而是带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新鲜与不同。
至于许秀芳,尽管她外表看起来与以往无异,一贯的淡漠让人感觉难以亲近,但只要她主动与人攀谈,那份骨子里的热情与亲切感,总会让乡亲们感到既熟悉又温馨。
刘英和许秀芳多年未见,心中难免对她那股子清冷有所顾虑,未曾想,许秀芳却主动开了口:“咋了?不认识我了?”
这话一出,刘英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绽开了笑容,“哪能呢,我还想着你能给我带糖呢!”
言语间,满是童年的回忆。
许秀芳翻了个白眼,嘴里却不饶人:“想得美!没糖,一边玩儿去!”
话语里带着几分顽皮。
刘英倒也不生气,嘿嘿一笑,故意不依不饶:“就不闪,看你拿我怎么办!”
许秀芳斜眼瞅了她一下,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却又透着几分纵容。
一旁的大婶见状,插话进来,满脸堆笑:“哎呀,小翊家的,你总算回来了。你不知道,家俊他妈整天在家念叨你,说就跟你最好,你还记得给她糖吃呢!”
许秀芳闻言,一脸惊讶:“跟我最好?我俩那时候可没少闹别扭呢!”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怀念。
刘英被突如其来的揭短弄得满脸通红,气得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好似许秀芳真的欠了她什么似的。
许秀芳对此并不在意,自顾自地忙碌起来。
转身间,一抹微笑不经意间浮上她的嘴角,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和刘英之间的拌嘴仍如童年那般纯真,不禁有些哑然失笑。
大婶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却并不全信许秀芳的“不在乎”。
明明嘴上说着不亲近,那语气,那表情,哪里有一丝半毫的疏远?
谢家的其他成员也逐渐汇聚而来,包括三房的顾小玲。
村民们在心里暗暗摇头,对顾小玲的厚脸皮表示不屑。
平时总是在背后数落谢家两老的偏心,抱怨许秀芳的不留情面,可一见到人家回来,还不是急不可耐地贴了上去?
顾小玲的心思,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尽管村民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犀利,但她却选择视而不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谢家的两位老人,年纪大了,又久别家乡,古语说得好,距离产生美,过去的恩怨似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了许多。
虽然还谈不上亲密无间,但对谢老三和顾小玲的态度,比起以往的冷若冰霜,已经有了明显的回暖。
顾小玲对此心中窃喜,她一直深信不疑,血浓于水,哪有父母真正能狠心不管自己的孩子?
谢老三的内心同样泛起了一丝得意。
他从小就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他们能对他彻底绝情。
即便理智告诉他,问题更多出在自己身上,可那份骄傲与倔强,使他不愿意低头认错,脖子硬挺着,像是在坚守着最后的尊严。
此时,谢老爷子和谢老太对他态度的细微转变,在他眼中仿佛是一种胜利的预兆,他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儿子所肩负的责任。
这份感悟促使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纸币,递给身旁的女儿小春,吩咐道:“去集市上买些好菜,别忘了带一斤新鲜的猪肉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