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是宁国府"蓉大奶奶"秦可卿名义上的亲弟弟。因这层关系,他得以入贾府私塾义学念书;又因生的风流清雅,对了贾府少爷贾宝玉的胃口,与之成了密友,可以相伴一起求学玩耍。
由此,贫家子弟秦钟便有了青春年少时在贾府学习的一段短暂任性时光。
不过遗憾的是,秦钟的学业并没精进多少,反倒在贾府沾染了不少恶习,不仅在学堂里与同学香怜"弄眉挤眼",引发了书中第七回"嗔顽童茗烟闹书房"这样不堪回首的打架事件;还不体贴自己的姐姐,气得原本病中的秦可卿添了不少烦忧。姐姐秦可卿死后,又毫无丧姊之伤,安葬途中不仅欣欣然的调侃宝玉,还在停灵铁槛寺时与馒头庵的尼姑智能儿效行"云雨之事"。
后来智能儿进城来找秦钟,老父秦业发现后,得知秦钟完全学的是"精致的淘气",一怒之下,赶走了智能,痛打了秦钟一顿,自己也气得一命呜呼。
悔痛不已的秦钟不久也因病而亡。
老秦家三人就这样先后离世,成了文本中结局最悲催的一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配角秦钟还被曹公特别安排,醒目地上了三回回目。分别是: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和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这是何故?秦钟真有这么重要?难道他云烟似的短暂出场大有深意?
原来秦钟这个配角真不简单,他的谐音就是"情种",藏着很多隐秘之处,确与《红楼梦》男一号贾宝玉密切关联,实乃男性角色中的重要人物。
他原本出生于小宦家庭,父亲秦业只是工部名下的低级官员营缮郎,"宦囊羞涩";母亲又早亡,人丁不旺,家景并不好。秦钟又是老父五旬以上才得的唯一儿子,被视为家中最大的希望。
所以,秦业才东拼西凑凑齐二十四银子的"贽见礼",在抱养的女儿秦可卿协助之下,亲自带秦钟去拜见贾府私塾的贾代儒老师,以期秦钟能够在义学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一举高中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哪知?乖巧的宝贝儿子秦钟竟是个绣花枕头,好看却不中用的"情种"。
他与贾宝玉成为密友后,不仅没有在义学好好念书,反而入了"皮肤滥淫"行列,与同样是"情种"的贾宝玉根本没有管住自己少不更事的情与欲,干了不少因情而生的荒唐事。
以致伤心失望的老父痛打了他,导致父子二人双双因此在悔痛中含悲离世。
这样的惨剧教训,其实有曹公在社会底层寻求救赎和希望之意,旨在告诉世人,纵然秦钟生性顽劣,但像秦业这样粗暴的教育孩子,与贾代儒管教孙子贾瑞一样必然走向极端,造成的悲剧也如出一辙,都不可取。
毕竟叛逆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简单惩处,认为"棍棒之下无逆子"、"黄荆棍下出好人",还得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注重温情,通过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找准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管教。
当然,这层意思只是明面上的。
曹公之所以不吝笔墨地详写秦钟,还把他醒目题点在三回回目上,目的在于强调秦钟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通过他不仅导出"焦大醉骂"、"众顽童大闹学堂"这些经典的情节,直指东府不干净,贾府义学一派乌烟瘴气;还暗示与他一样是"情种"的贾宝玉同样不谙世事,久困于情,最终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
贾宝玉原本是仙界下凡"造历幻缘"的神瑛侍者,陪他下世的还有"一干风流孽鬼"。
秦钟便是这"一干风流孽鬼"中不可忽略的男性角色,他的身份定位就是陪贾宝玉一道去义学读书的密友。
所以,作为儿时最好的玩伴,在宝玉口中"天下竟有这等人物"的秦钟自然"不是凡品":
"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体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的有些女儿之态。"
由此才惹出贾府义学存在"龙阳之好"这般说不出口的暧昧情愫所引发的闲气,从而演生"众顽童大闹学堂",直接曝光代课老师贾瑞只管"图便宜没行止"收受学生好处,毫无师才师德;与贾家沾亲带故的学生薛蟠、金荣等纨绔子弟成天"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干着"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之事,哪是来求学读书?不过"应名来上学"虚掩耳目混日子"只图结交些契弟"罢了。
原本是贾家祖上为族中不能传道授业的贫家子弟而建立的贾府义学,就这样被这些后辈浮浪之徒弄得一地鸡毛,哪是求学殿堂?竟成了一处"攀花折柳"之所。
所以,装模作样跑来与宝玉一道求学念书的秦钟,焉能成为可造之才?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的真善美;差的环境则完全可能引爆人的假丑恶。
实际上,如此龌龊不堪的贾府义学,不正是已然腐化堕落江河日下的百年贵族宁荣二府最真实的写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