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3章 灾后除淤(1 / 2)

住在学校唯一的难处就是上厕所,因为厕所都在操场,非常远,每次都是唐翠红背着奶奶过去,她和翠花姐则守在两边,打伞搀扶,提防滑倒。

麻烦归麻烦,但至少基本素质在,不像其他人,直接拿帘子挡着,在尿桶里方便,不顾其他人的感觉,又自私又无了个大语,关键这大夏天的,难闻啊!

所以小酒是能躲进仓库就进仓库,一日三餐都被她承包了,住的不好,吃上面就越发要讲究。

这大夏天的洗澡不方便,小酒自己烧开水在空间洗,翠红姐姐也能自己搞定,小酒就给大姐和奶奶每天提热水进遮帘后面,让她们擦洗身子,偶尔不忙,就提着两桶热水去厕所冲个痛快。

雨下了三天四夜终于天晴,不过据前线传来消息,他们整个村庄都被淹了,能救的都被救了出来,至于具体淹死多少人,现在还没个数。

解放军来了很多人救灾,赈灾物资也是一批一批的送达,本就艰难的1961年,这下显得更加艰难了。

提前撤离的村子牛羊牲畜都得到了较好的转移安顿,没有来得及转移的村子自然是有多少淹多少,听说伊河上飘得最多的就是尸体,各种动物尸体,还有人……

洪灾过后,首先要提防的就是瘟疫,所谓病从口入,小酒非常重视,万幸她在空间准备了不少常备药和消毒用品,这些都不需要票,有钱就能买到,所以平时有机会她就会去买点儿,慢慢也屯下了不少。

翠红姐姐那儿也有,不过那些都是翠梅姐姐给的应急药品。

眼下这情况,一定要喝开水,饭前便后随时随地洗手,不能怕麻烦。

她们的餐具她也经常在仓库高温杀菌后再用。

所以当其他人接二连三的发烧,甚至出现腹泻痢疾的病症后,她们四个人相安无事。

她们仨好说,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奶奶,小酒也不允许她一直躺着或者坐着,每天早中晚三次都要到外面操场溜达溜达,活动下腿脚。

天放晴之后,小酒就利用家里的伞将被子放在上面晒,后来大家有样学样,在没有足够绳子或者晾晒条件的情况下,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好在这水位涨的快,退的也算快,离家十天后,已经陆续有村民撤回了家。

阿爹中间来了好几次,“咱们村子离河比较近,受灾严重,大部分房屋都被淹,结实的还行,看起来还算完整,不结实的直接被冲毁了,这次洪灾之后,上面领导已经商议着秋收之后,河道两边动土修建河堤。”

灾民是一波一波的走,走到最后,教室宽敞了很多,终于在7月下旬,她们也要启程返家了。

阿爹先来通知的他们,然后回去叫上其他人,一家老小全都在,一起返程回家。

回家路上,随处可见清理淤泥的解放军战士和老百姓,他们拿着清理的工具,不顾酷暑晒脱皮的辛苦,尽可能的先为大家开辟出一条救命通道。

如果说县城的人多,那过了伊河大桥后的农村,可以说用震撼二字来形容。

到处都是绿色军装橘黄色救生衣的年轻小战士,烈日下,他们拿着铁锨费力的铲着淤泥,遇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上前推一把。

他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走得近了,能闻得到他们身上传来的浓重汗臭味儿,以及遍布全身的盐渍白印,刹那间的敬佩油然而生,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后世那些同样不容易的各部队基层兵。

每一段的视频剪辑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包括军医也一样冲在最前线,空军就更不用说了,大地震中体现了他们非同寻常的地位。

老百姓爱戴他们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每当有灾难发生时,都是这些最可爱的人守护在大家的身边,与大家共进退。

有这些最温暖的人给他们加油打气,回到家即使看到面目全非,全被淤泥堵住的家,谁都没有抱怨,撸起袖子就干,大门已经被洪水冲垮,院子里还有很多的积水,种植的蔬菜早就被泡死,地窖里更是装满了水,这要清理,还不知道得清多少天。

庆幸他们家一个也没少,不像村子里其他人家,犟种死就死了,可因为吃了不干净东西肠胃炎拉脱致死的却不是一例,这就有些可惜了。

村民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家里年久失修彻底塌了的坐在门前干嚎着哭。

“没了,什么都没了,全都没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还不如死了算了!”

陶家的大门被冲垮,周家地基高一些,只是大门被冲开,院子里满是淤泥,其他都比陶家要好上不少。

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上谁家,唐家五姊妹在家干的热火朝天,陶家这边陶昌义夫妻,陶安和小酒也没闲着,老爷子则负责看护着老太太,搭把手收拾着。

折腾一天,房子也没拾掇好,晚上就都在院子里搭个架子,凑合着在上面睡。

在外漂泊这么多天,即使被蚊虫叮咬的睡不着,可回到了家,躺在自家院子看星星,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充分应验了那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

庆幸自打暴雨之后再没下过雨,每天都艳阳高照的,这也给足了房屋晾晒的机会。

反倒是家门口的路被抽出来的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