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青山县。
胡平安如今与胡家人一家人待在一块儿, 但实际上,这几日胡平安的生活并没有因为青衣卫的保护而安静下来。
相反,他觉得自己恐怕在这次事情平定之后,很难继续在这边跟着家人继续过他想要的平静安宁的生活了。
从一开始,胡平安放着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日子不过,书都不读了,跑去庄子上折腾什么种地的活,家里人就不是很理解。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来说,种地是低贱的,读书才有出路。
鄙视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更何况,这种鄙视链,别说是在古代了,在现代都依然有。
胡家人一家人都只是思想普通的人,甚至因为阶层的关系,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胡家人在这方面的情况会更严重。
胡平安做的事,胡家没有一个支持的。
只不过,有的人是不支持且想要制止他,而有的人不支持但不阻拦。
胡平安从一开始就知道,但他无所谓。
要说他跟这辈子的家人关系有多好,其实没有。
要说多差,也没有。
至少,在胡家,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出现视对方为死敌的情况,但兄弟姐妹之间也没有多深厚的感情,毕竟都不是一个妈生的。
所以,胡平安在知道有危险来临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隐瞒自己这些家人独自带着母亲逃离。
而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胡家人也没有直接了当的把他推出去。
同样的,在县令因为胡平安种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找上门的时候,一开始胡平安的父亲也没有担心是不是胡平安惹了什么麻烦,而将他抛弃,而是十分谨慎的与县令沟通,确定无碍了之后,才让胡平安出现在县令面前。
胡平安的父亲胡有林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在确定了他们应该是避过了这一次的危机后,胡平安就隐隐被家人们排斥了——他们害怕他会继续带来危险,而他们这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或许无法庇护住胡平安,甚至可能因为他的存在而覆灭。
杨俭让也好,青衣卫也好,对于胡家人来说,那都是非常遥远的存在。
他们害怕。
他们恐惧。
并且因为这些情绪,或无意或有意的开始责怪胡平安。
可谁也没说让胡平安去死,他们只是希望胡平安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老老实实读书,老老实实过日子,不要给家人们带来新的危险了。
“娘。”
胡平安回到自己的房间,就看到自己这辈子的生母坐在椅子上,正默默垂泪。
他脚步顿了顿,还是上前主动唤了一声,同时看向母亲身侧同样红着眼眶的丫鬟,目光中带着询问。
丫鬟用手帕点了点眼尾,轻轻摇头,表示她不能说。
胡平安只好在母亲身旁坐下,想了想,问:“是父亲责怪你了吗?”
胡平安之前与自己的同学老师们讲述胡家的故事,讲述到一半就打断了,所以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母亲在胡家其实是身份最低的一个。
按名分,她也是胡有林娶回来的正室夫人,按照规矩理应也是胡家所有孩子的嫡母,但问题就出在胡有林前面老婆都是正室,生的孩子也全是嫡出上。
都是正室,那自然是先进门的地位更高,而且大家都给胡家生了孩子,那就没有母凭子贵的说法了。
而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几位正室夫人还能通过家世进行对比,比比高下。
很可惜,不像前面几位多多少少算是跟胡家一个阶层的人,到了胡平安母亲这个时候,胡有林在婚姻市场上已经没啥价值了,而胡有林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情况,所以最后娶进来的这位夫人,家世背景是最低的。
她的家世,没啥可说的,就是普普通通小百姓,家里唯一值钱的财产就是城门边的茶水铺子,但他们家的体量却没到需要被官府划到商人那一列的程度。
嗯,简而言之,就是不咋挣钱,勉强过活。
而她会被胡有林娶回家,理由也很朴实无华——长得不错,家里女性都挺能活。
或许后面这个理由在胡家更重要一些,毕竟大环境下,胡家人觉得后院里还是需要一个主事人的,女主人总是换来换去,胡有林自己不舒服,胡家上下的下人也不知所措不是?
而她确实比前面几个夫人要不一样,她进门之后没多久就生下了胡平安,第二年又生下了胡平安的妹妹胡长宁,第四年又给胡家生了个女儿胡长依,每次都生的平平顺顺,一点没事。
后面可能是胡有林自己觉得家里孩子够多了,也可能是她连着四年生了三个孩子,到底伤了身子,所以再没有生育过,但这几个孩子已经足够她在胡家立足。
但,因为种种原因,加上本性就是老实本分那一挂的,这位夫人在胡家一直都是低调内敛的,基本不会跟人呛声。
强硬不起来。
胡平安当初突然跑去庄子上种地,她也是着急过的,但她一向不曾违逆过丈夫和儿子,最终还是安安静静给胡平安准备好衣食住行,没多说什么。
而到了现在,胡家其他人或多或少埋怨了胡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