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了靠山村,把城里的情况给家里说了说,准备带到城里的东西。
家里用的被褥,周氏全给他们带的新的,这两年家里种的棉花多,今年做了好几床新被子。
锅碗瓢盆就不给他们带了,他们到了城里买新的。
家里收的各种粮食给他们都带点,家里的粮食吃着放心。
周氏舍不得二宝,又淘洗了好几种粮食,碾成粉炒熟,给他带着,不想吃饭,可以冲一碗。
卫欣把家里今年新做的衣服都带着,他们不缺衣服穿。
叶清每隔几个月都会往家里带点布,还都是好布,家里人都不缺衣服。
家里人忙着帮他们收拾东西,平安和二宝有些不高兴。
二宝不想去城里,他的朋友都在村里,城里谁都不认识。
平安大了,知道要读书,但还是觉得爹娘不要他,把他放家里。
叶大郎先察觉出平安的不对劲,专门把他带到书房,和他谈了会话。
“平安,你想跟爹娘去武安城吗,我和你娘是很舍不得你一个人在家。”
平安眼睛盯着地面,一个脚小幅度的摩擦着地面。
叶大郎看他不开口,也没在意。
“我和你娘是觉得村里的私塾比城里的好,你在村里读书更适合。再说我是你爷奶的长子,理应承欢膝下,现在要去武安城做官,我私心是想把你留下,替爹娘尽孝。”
平安还是没抬头,声音有些闷。
“那你们怎么带了二宝去武安城。”
叶大郎听着平安压抑的声音,有些心疼。
“带二宝去,是因为他年龄小,不到读书的年龄。再说他平时没有你懂事,你奶照顾他太累,等他到了读书的年纪,也要把他送回来。”
平安听到叶老大夸他懂事,心里舒服了一点。
他也知道这事更改不了,只能懂事的说,“爹,我会在家照顾好家里人。”
叶大郎很欣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鼓励他好好读书。
等到了验收这日,正好学堂休沐,除了叶老汉和李氏,一家人都坐着牛车去了城里。
他们到的时候,给他们干活的领头,已经在门口等他们。
“大人,你们来了,里面已经收拾好了,看看哪里还需要改。”
叶老大领着家里人进门,刚进去就发现院子变了模样。
院子角落的桂花树没有动,还在那里屹立着。
院子里全部铺了地板,连围墙都刷了一层粉,显得干净利索。
周氏和卫欣最重视灶房,灶房的门也换了新的,进门就被惊呆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灶台上还能贴小石板。石板打磨的很光滑,整个灶台显得干净利索。
灶房里还做了几排柜子,以后一些东西,都能收在柜子里,再也不用担心有老鼠。
厢房里是给两个孩子留得房间,里面全部做好了柜子,墙也刷好了,看着像是新建的房子。
他们转了一圈很满意,利索的掏钱给了领头的。
领头欢喜的接过钱,道过谢后高兴的走了。
叶大郎给钱这么痛快,也是领头的会做人,已经帮着打扫了一遍,他们只要在擦擦桌子就行了。
周氏和叶清在家帮着打扫卫生,叶大郎和卫欣去采买东西。
他们来之前就列好了单子,今天只要买回来就行。
今天把每天要用的买回来,小东西可以慢慢添置。
所有的忙活完,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家里没柴火,他们去酒楼吃饭。
今天选的地方是雀然楼,他们打算遇见叶汐给她说一声,等他们搬过来,让她带孩子去家里坐坐。
他们到的时候,叶汐没在雀然楼,她今天还没过来。
等他们吃完出了门,正好遇见下马车的叶汐。
叶老大一行人没有动,等她过来说话。
“大伯,大伯娘,你们吃饭了吗,进去吃点。”说完又和其他人打招呼。
“我们吃过了,今天是来城里帮你大哥收拾院子,他们三天后搬过来,你带着孩子一起去热闹热闹。”
叶汐高兴,连声答应着,到那天她一早就去。
那处院子她知道,以前几个兄弟在那边读书的时候,她去送过东西。
两边站在门口聊了两句,叶老大就要回家,现在天色不早了,回到家要天黑了。
叶汐看了看天色,没有拦他们。
叶清上了牛车,突然想起一事。
“汐姐姐,我最近又收集到不少好书,什么时候有空,你让姐夫去挑挑。”
“你姐夫最喜欢读书,让他知道了,明天就能到码头。”
刘锐这两年读书越发认真了,他想早点考上举人,刘家人都很满意他的努力。
叶大郎和卫欣心疼大儿子,在家这几天,每天接送他去私塾。
本来还有些别扭的平安,现在每天都很开心。
他们去武安城的这天,专门给平安请了天假,带着他在武安城住了一天。
叶大郎和周氏也在城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带着平安去送叶大郎上值,再赶着车回家。
等到了家,叶二郎拿着一封信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