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三喝了口水,冷静了一下,接着开口说话。“就是龙虾生意,城里好几个人在卖。”
“生意怎么样,今年应该生意好,去年爱吃龙虾的人,今年还会买。”叶清觉得喝酒配龙虾很合适。
“生意很不错,围了很多人,还有人打听咱家的龙虾。”
“价格问了吗,他们涨价了吗。”叶清最关心这个。
“没涨价,还是去年的价格。”叶老三专门去摊子前打听过。
叶清放心了,“没事三叔,我们交完税也开始卖。你愿意卖龙虾还是去其他村里收龙虾。”
叶清觉得收龙虾最适合三叔,毕竟也要隔几天去收一次猪。
叶老三考虑了一会问,“清丫你觉得多少钱一斤收合适。”
“前边可以便宜点,和去年一个价。不过我建议你买个水塘,把收来的龙虾放到水塘里再养养,后边最缺的应该是原材料。”
叶老三决定相信叶清,他现在是三天出去收一次猪,正好和龙虾一起收,还是按一文钱一斤收。
剩下的两天,再捡起自己的生意,去城里卖菜和做好的龙虾。
叶老三心里盘算着家里的银子,先去找里正买水塘。
叶清让叶老大跟着买了两亩,家里就有三亩水塘。
里正帮着办完水塘手续,又通知大家交税,还有去年欠衙门的一百斤粮食。
今年是张衙役带人来靠山村收的税,村里人今年粮食多收了一成,家里一个人的口粮就多出来了。
张衙役压着收的粮回城里了,村里人欠的外债已经还清,开始忙着耕地。
叶清开始做龙虾生意,只是没在本村和季村收,而是放出话去,在周边的村子收。
村里有牛的人家,都驾着车去周边村子收。叶清收三文钱一斤,他们收一文钱一斤,转手一斤就能赚两文钱。还有田螺叶清收两文钱一斤。
叶清把收到的大半部分龙虾扔到新买的水塘里,叶老三家也是,收到的全部投到塘里。
叶清每天定量卖两百斤龙虾,和一百斤田螺。
出去卖田螺和龙虾的活给了周家和叶老三,几人平分。批发价是田螺十文一斤,龙虾十二文一斤。
两家生意都很好,基本上是一个时辰就能卖完。龙虾生意还给叶老三的菜摊引了一些生意。
周家也会拿着猎物去卖,差不多中午周家人就能回来。
叶老三带的东西多,要到傍晚才回家。几个读书人有人接送,恢复到每天回家。
路上背书的人又增加了两人,卫嘉学问好,叶家几个孩子还会请教一些问题,两边相处的很好。
季村离靠山村还有五里地,卫爷爷心疼两个孙子,买了一辆牛车,请叶大郎教了卫嘉驾车。
早上几个少年轮流驾车,跟在叶老三车后进城,下午再跟着回来。
几家人都放心,孙婆子也没辞,现在只要做中午一顿就行了,月银降了一些。
“三叔,最近龙虾涨涨价。一文一斤的龙虾收不到了。河里龙虾变少了,两文钱一斤收。”叶清看着最近越来越少的龙虾,心里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
叶清家三亩水塘,自己养的那一部分,差不多有快一千斤,剩下的两个,最近一段时间扔进去了一千五百斤。
叶竹最近没空自己去割草,他还要读书,叶清给水塘又定六筐草,他把活分给同窗,下午放学后去割草捡柴。
现在他不用干活,手里也快攒下一两银子。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城里做龙虾生意的越来越多,叶老三和周家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叶清把龙虾生意停了,只是还对外收龙虾。
渐渐的龙虾越来越少,龙虾大家都开始涨价,由十五文一斤慢慢涨到三十文一斤。
外边开始有人也出来收龙虾,价格也从两文钱一斤涨到十二文钱一斤。
市面上卖龙虾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已经收不到龙虾。
三十文一斤的龙虾现在都是有价无市,想吃还要靠抢。
又等了几天,龙虾继续涨价,已经涨到二十文一斤,叶清决定出手。
家里太忙,叶江来送租子的时候,决定不租地了,家里去年挣了点钱,自己买了几亩地。
叶老大把十亩旱地收回来,准备自己种,忙的时候,请人帮忙。
叶清把家里三亩水塘的龙虾全给了叶三叔,每斤二十文卖的,龙虾又涨价了。
叶三叔是个会做生意的,每天往外卖两百斤左右,现在武安城他手里的龙虾最多,直接拥有了定价权。
村里人在附近抓的龙虾,也卖给叶老三。
叶清把龙虾交出去就不管了,家里的西瓜快熟了,她每天要去地里好几趟,就怕有野猪下山,祸害了西瓜和甜瓜。
西瓜地和甜瓜地盖了两个棚子,叶老大和叶大郎,晚上带着两条狗,看着瓜地,防止有人来偷。
西瓜现在是个稀罕物,外边传进来的品种,种的人不多,毕竟大家最喜欢的是粮食。
这天叶老三从外面收猪回来,先把柳媒婆的话带给周氏,
“大嫂,柳媒婆让我捎话给你,她联系好人家了,让我们去相看。大郎定好亲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