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商路弯弯之桃色无边> 第0021章 八大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21章 八大碗(1 / 2)

更新时间:2013-10-31

普阳,上古之时冀州之野,秦汉时称普曲,刘邦以此地封陈平为普曲候,普阳县陈侯村由此而来。陈平诛杀诸吕,迎立汉文帝即位,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盛世“文景之治”。在汉文帝时代,普阳县的土地上活跃着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巾帼英雄——花木兰。

据元代《汉孝烈将军记》记载,花木兰姓魏,字木兰、亳州人,木兰的父亲耄赢,是一名骑士,由于匈奴不断袭扰犯境,汉文帝常常在燕山南麓今普阳一带屯兵,花木兰随父从亳州来到普曲(普阳)并在此长期生活。明代《弘治保府郡志》曾有记载:“汉文帝尝屯兵于普曲,兰随父来此遂为普曲人。”

现在,在普阳县还有一座“木兰祠”。祠里还留有许多文人骚客的墨笔。诗人杜牧游历到此地,曾留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到明代诗人何稽曾游览木兰祠,写下《木兰祠》诗一首:“故国当普曲(普阳),荒祠见木兰。古碑心化石,遗像发冲冠。日暮燕山黑,风高易水寒。须眉千载下,多少愧登坛。”

之所以介绍花木兰和普阳县的渊源,是因为和李瑞正在研究的饭店主打菜有关系——八大碗(又称蒸碗或扣碗)

据传,花木兰打了胜仗后,常用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犒劳将士。一些将士退役后留在了当地,就将木兰将军犒劳将士、宴请好友菜肴的做法带到了百姓间,并且不断改进。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初期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

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则为海带、粉条、萝卜丸子、酿豆腐。

八大碗不仅选料精良,做工更是讲究。

四荤,先将选好的猪肉放在大锅中煮熟,煮熟后要趁热在肉皮上抹上一层蜂蜜,然后放进油锅中炸,直到肉皮成为黄红色出锅。等肉冷却后,再按照四荤碗的要求切块装碗。八大碗对刀工要求较高,切肉讲究方块则四面见线,方方正正;切片则长短协调,薄厚一致。切素讲究识菜下刀,错落有致,宽窄有矩。

将肉碗装好后,上笼屉蒸。第一次蒸需要大火蒸2个小时,这次蒸不添加任何佐料。大火蒸了两个小时后,肉中的油大部分被蒸出来,将这些油倒出来,接着再蒸。第二次蒸要用小火,还是不添加任何佐料,这次需要蒸1个小时,到时间后再将蒸出的油倒掉。

蒸碗蒸了两次并不算完,在吃之前将多种佐料熬成的汤加入每一个碗中,然后再上笼屉蒸一至两个小时,这样才能使肉碗具有特有的味道。

四素,粉条和海带直接放锅里煮,放葱姜大料等,出国后放葱花淋上香油即可食用,其他书友正在看:。

萝卜丸子则是:将豆腐抓碎备用;萝卜擦成丝备用;香菜切1厘米长的段备用;取干净的海碗一只,倒入豆腐、萝卜丝、香菜丝。打入鸡蛋后加盐调味,将所有的材料搅拌均匀。逐步加入适量面粉至所有材料粘稠度刚好可以挤成丸子。锅中做油,6成热时将食材挤成丸子逐个下锅炸成金黄色即成。

至于酿豆腐,则是把豆腐切成等腰直角三角形,2个直角边的长度在4-5厘米左右,厚度一般都在8毫米左右,然后油炸,炸至金黄后出锅,然后在三角斜边中间用刀划一口子,放一些素馅料,然后装碗上笼屉蒸。

李瑞之所以把八大碗作为饭店的主打,因为他有着先天的优势,其父李东平是村里有名的“焗长”也就是红白喜事的大厨。一手八大碗做的远近闻名,比什么后期的真定“宋记八大碗”强了何止几倍。李瑞虽然也去“宋记”吃过几次,可感觉远远不如父亲做的地道,那个滋味简直是……

热气腾腾的八大碗还未端上餐桌,香味已经飘入人的鼻孔。八大碗上桌之后,再看那四碗肉,碗中的方块肉肉皮为金黄色或红褐色,皮下肥肉为玉白色,再下面的瘦肉为酱红色,令人食欲大增。而用中肋肉做成的酥肉,则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玉白和酱红相间,使人垂涎欲滴。碗中的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没有腥味,肥肉的柔滑入口即化,瘦肉的美味唇齿留香。

四碗素碗也不孬,平时粗硬的海带变得柔柔顺顺得像粉条,平时柔顺的粉条变得滑滑溜溜地像凉粉,平时软软的豆腐变得怀揣高汤味道醇美,平时平平凡凡的萝卜白菜也变成人们的喜爱。

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再与玉米面饼子、小米粥、玉米粥等粗粮相搭配,吃起来不仅可以体验古人那样大块吃肉的潇洒,享受大碗喝酒的痛快,还可以佐以粗粮,讲究营养均衡和科学饮食。

“哧溜!”一声,李瑞没想出什么样的词汇能如何形如父亲做的八大碗。可哈喇子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李瑞擦了擦嘴,把思绪从八大碗中收回来,又开始琢磨着其他的原材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